“踧”文言文意思
“踧”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踧”字

拼音:

“踧”字的古汉语解释

1.形容词 恭敬不安的样子。《论语·乡党》:“复其位,踖如也。”《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每会见,踖无所措置。”

2.形容词 通“蹙”。紧迫;窘迫。《三国志·魏书·钟会传》:“壹等穷归命。”(孙壹等人穷困窘迫,归顺了魏国。)

3.通“蹙”。紧缩;皱。《后汉书·五行志》:“眉啼泣。”

4.动词 通“蹴”。踩踏。《后汉书·陈蕃传》:“遂执(陈)蕃送黄门北寺狱,黄门从官驺蹋蕃。”(驺:骑士。)

“踧”国语辞典解释

1.參見「踧踖」 條。

2.「蹙」

“踧”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徒歷切集韻韻會亭歷切正韻杜歷切,𠀤音狄。
說文行平易也。
詩·小雅周道。
,平易也。
 又廣韻集韻正韻𠀤子六切,音蹴。踖,行而謹敬也。互詳踖字註。
類篇或省作𨀚。
 又與蹙同。
後漢·𨻰蕃傳黃門從官,騶蹋蕃。
揚子·法言或人爾。
木華·海賦噏波則洪漣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