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文言文意思
“澹”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澹”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dàn/tán

“澹”字的古汉语解释

dàn

1.动词 安;静。《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决江疏河,洒沈灾,东归之于海。”

2.形容词 淡;淡薄。《吕氏春秋·本味》:“辛而不列,而不薄。”

3.动词 动荡。《后汉书·班固传》:“西荡河源,东海漘。”

shàn

通“赡”。足;满足。《汉书·食货志》:“限民名田,以不足。”

tán复姓。孔子有弟子叫澹台灭明。

“澹”国语辞典解释

dàn

形容词
1.恬靜而寡欲。《漢書.卷五七.司馬相如傳》「泊乎無為,澹乎自持。」

2.安靜。《老子》第二〇章:「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

3.清淡、不濃烈。漢.王充《論衡.自紀》「狄牙和膳,肴無澹味。」

4.水波蕩漾。唐.白居易〈酬夢得早秋夜對月見寄〉詩: 「庭蕪淒白露,池色澹金波。」

名词
姓。如明代有澹文昇。

tán

參見「澹臺」 條。

“澹”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正韻徒覽切集韻韻會杜覽切,𠀤談上聲。淡,水貌。
司馬相如·上林賦隨風淡。
淡,音琰。
 又水名。
水經注水承澧水于作唐縣。
 又恬靜也。
老子·道德經兮其若海。
 又平也。
韓愈詩姦窮怪變得,往往造平
 又動也。
前漢·郊祀歌相放𢘍,震心。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徒濫切,音啖。水搖動貌。
宋玉·高唐賦而盤紆。
 又安也。
前漢·郊祀歌容與,獻壽觴。
 又廣韻集韻韻會徒甘切正韻徒監切,𠀤音談。臺,複姓。一曰水貌。
 又集韻都甘切,音儋。
史記·馮唐傳破東胡,滅林。
林,一作襜襤。
 又集韻時豔切。與贍同。
前漢·食貨志竭天下資財,以奉其政,猶不足以其欲。
古與贍通。考證:〔宋玉·高唐賦水淡淡而盤紆。〕 謹照原文淡淡改

“澹”形意通解

略說: 從「」,「」聲。本義是水波起伏的樣子。

詳解: 從「」,「」聲。本義是水波起伏的樣子。《說文》:「澹,水搖也。《玉篇.水部》:「澹,水動皃。」如《文選.宋玉〈高唐賦〉》:「水澹澹而盤紆兮,洪波淫淫之溶㵝。《文選.謝玄暉〈齊敬皇后哀策文〉》:「迴塘寂其已暮兮,東川澹而不流。

  「」表示淡泊、恬靜,同「」。如《莊子.知北游》:「澹而靜乎!漠而清乎!《楚辭.惜誓》澹然而自樂兮」,朱熹集注:「澹,一作淡。」也表示淡薄,如《呂氏春秋.本味》:「辛而不烈,澹而不薄。」「澹淡」連用形容水波流動之貌,如《文選.枚乘〈七發〉》:「湍流遡波,又澹淡之。」李善注:「澹淡,搖蕩之貌也。」清代姚鼐〈金麓村招游莫愁湖醉中作歌〉:「春水滿時春草長,湖波澹淡漂夕陽。

  「」又表示搖動、動盪,如《後漢書.班固傳》:「西盪河源,東澹海漘,北動幽崖,南趯朱垠。」李賢注:「澹,猶動也。」唐代白居易〈酬夢得早秋夜對月見寄〉:「庭蕪淒白露,池色澹金波。

  「」通作「」,表示充足、滿足。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澹,假借為贍。」如《荀子.王制》:「物不能澹則必爭,爭則必亂,亂則窮矣。」楊倞注:「澹,讀為贍。《漢書.食貨志》:「竭天下之資財以奉其政,猶未足以澹其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