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文言文意思
“赤”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赤(简繁同形)
拼音:chì
“赤”字的古汉语解释
chì
1.形容词 本为火红色,后泛指红色。《登泰山记》:“日上,正赤如丹。”
2.形容词 至诚;真纯。李白《与韩荆州书》:“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
3.形容词 空;徒。成语有“赤手空拳。”
4.形容词 光;裸露。《智取生辰纲》:“六个人脱得赤条条的。”
【赤壁】1.地名。有三处,都在今湖北省。2.水名。在今山西省安泽县南。
【赤地】指旱灾、虫灾严重时,遍地不生庄稼。范晔《后汉书·南匈奴传》:“而匈奴中连年旱蝗,赤数千里。”
【赤立】空无所有的样子。元好问《游黄华山》:“是时气节已三月,山水赤无春容。”
【赤舌】谗言,口舌是非。
【赤县】1.“赤县神州”的简称。指中国。李白《赠宣城赵太守悦》:“赤扬雷声,强项闻至尊。”2.唐代指设在京城附近或地理位置较为重要的大县。杜甫《投简成华两县诸子》:“赤官曹拥材杰,软裘快马当冰雪。”
【赤衣】原指罪犯穿的衣服,后泛指罪犯。刘向《新序·善谋》:“赤塞路,群盗满山。”
【赤子】1.初生的婴儿。吕不韦《吕氏春秋·长利》:“民不知怨,不知说,愉愉其如赤。”2.旧指子民百姓。王安石《子美画像》:“宁愿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寒飕飕。”
“赤”国语辞典解释
chì
形容词1.紅色的。例: 「面紅耳赤」 、「近朱者赤」 。
2.熱烈、忠誠。例: 「赤忱」 、「赤膽忠心」 。《荀子.王制》:「功名之所就,存亡危安之所墮,必將於愉殷赤心之所。」
3.空無的。例: 「赤手空拳」 。
动词
1.誅滅。《文選.揚雄.解嘲》:「客徒朱丹吾轂,不知一跌將赤吾之族也。」
2.裸露。例: 「赤身露體」 。
名词
1.姓。如古時有赤翼。
2.二一四部首之一。
“赤”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昌石切,音尺。說文南方色也。
玉篇朱色也。
易·說卦乾爲大赤。
疏取其盛陽之色也。
書·禹貢厥貢惟土五色。
疏天子社廣五丈,東方靑,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冒以黃土。
禮·曲禮周人尚赤。
註以建子之月爲正,物萌色赤。
又書·康誥若保赤子。
疏子生而赤色,故言赤子。
又前漢·五行志赤地千里。
註空盡無物曰赤。
又韻會裸裎曰赤體,見肉色也。
又史記·孟子列傳中國名曰赤縣神州。
又韻會赤縣,謂畿縣也。
晉書·成公綏傳赤縣據於辰巳。
又水名。
莊子·天地篇黃帝遊乎赤水之北。
博雅崑崙虛,赤水出其東南陬。
又六赤。
正字通今骰子別名。
李洞·贈李郞中詩微黃喜兆莊周夢,六赤重新擲印成。
又姓。
呂氏春秋赤冀作臼。
列仙傳赤斧,巴人。
又集韻七迹切,音戚。
周禮·秋官赤犮氏。
註赤犮,猶言捇拔也。
疏捇拔,除去之也。
又韻補叶敕略切。
郭璞·猙贊章義之山,奇怪所宅。有獸似豹,厥色惟赤。宅,徒洛切。
說文作𤆍。
“赤”形意通解
略說: 從「大」從「火」,由於大火色赤,故會赤紅色之意。詳解: 甲骨文從「大」從「火」,由於大火色赤,故會赤紅色之意。金文或加飾筆,其形已似從二「火」。《說文》:「赤,南方色也。从大从火。凡赤之屬皆从赤。烾,古文从炎、土。」按《古陶文彙編》3.943在「赤」下疊加「土」旁作增飾部件,《說文》古文所謂「炎」乃「大」、「火」二形之訛變,故許慎以「烾」為「赤」字古文。
甲骨文用作本義,指紅色,如《合集》29418:「赤馬」。甲骨文「赤」也可用作人名。
金文「赤」用作本義,如裘衛盉:「矩或(又)取赤虎兩」,指矩伯又拿取了兩塊紅色的虎皮。又金文常見「赤巿」一詞,為古服飾,指蔽膝,禮服以皮韋製成,赤色,見於走馬休盤。《說文》「巿」下亦云:「天子朱巿,諸矦赤巿。」另「赤舄」為以皮革製成的赤紅色的鞋,弭弔師察𣪕:「賜女(汝)赤舄」,即以赤舄為賞賜物。金文「赤金」即銅,曶鼎:「賜曶赤金。」《漢書.食貨志下》:「金有三等,黃金為上,白金為中,赤金為下。」顏師古注引孟康:「赤金,丹陽銅也。」金文「赤」亦可用作人名。
嬰兒出生多色赤,因此多稱為「赤子」。而由於嬰兒赤體,「赤」引申有一絲不掛之義,如赤裸。「赤」又從嬰兒未有毛髮,引申出空無一物的意思(顏師古),如《韓非子.十過》:「晉國大旱,赤地三年。」陳奇猷《集釋》:「焦竑曰:『古人謂空盡無物曰赤。』」「赤」字繼而引申有純粹之義,如赤誠、赤膽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