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文言文意思
“敕”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敕(简繁同形)
拼音:chì
“敕”字的古汉语解释
chì
1.动词 告诫;告谕。《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公敕诸将:‘关西兵精悍,坚壁勿与战。’”
2.名词 君王的诏命,诏令。《卖炭翁》:“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3.动词 整顿;整治。《韩非子·主道》:“贤者敕其才,君因而任之。”
【又】形容词 同“饬”。严谨。《诫史子严敦书》:“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
【敕戒】警告,儆戒。
【敕勒】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名。
【敕厉】告戒勉励。
【敕命】1.命令,多指天命或帝王的诏令。《释名·释书契》:“符,付也。书所敕于上,付使传行之也。”2.皇帝封赠的诏令。《清会典事例·中书科·建置》:“六品以下授以敕。”
【敕使】传达皇帝诏书的使者。杜甫《巴西闻收京阙送班司马入京》二首之一:“剑外春天远,巴西敕稀。”
【敕授】唐代封授六品以下的官称敕授。
【敕书】唐代皇帝写给大臣僚属表示慰问或训诫的文字。
“敕”国语辞典解释
chì
动词1.告誡、命令。例: 「申敕」 。《漢書.卷六八.霍光傳》:「光敕左右:『謹宿衛,卒有物故自裁,令我負天下,有殺主名。』」
2.謹慎修持。通「飭」 。《後漢書.卷五.孝安帝紀》:「能敕身率下。」
名词
1.帝王的詔書。例: 「詔敕」 。《新唐書.卷三六.百官志一》:「凡上之逮下,其制有六:一曰制,二曰敕,三曰冊,天子用之。」
2.道士用在符咒上驅役鬼神的命令。例: 「令咒燒敕」 。
“敕”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恥力切集韻韻會蓄力切,𠀤音勅。說文試也。
爾雅·釋詁敕勞。
註敕者,相約敕也。亦爲勞苦。
釋名敕,飭也,使自警飭,不敢廢慢也。
史記·樂書余每讀虞書,至於君臣相敕。
後漢·安帝紀能敕身率下。
韓非子·主道篇賢者敕其才,君因而任之。
又後漢·光武紀註漢制度曰:帝之下書有四。一曰策書,二曰制書,三曰詔書,四曰誡敕。誡敕者,謂敕刺史太守。
正字通宋敕或用之於獎諭,非敕初意。明制,差遣諸臣,予敕行事,備載職守,申以勉詞。凡褒嘉責讓,𠀤用敕,詞皆散文。六品以下官贈封稱敕命,始用四六。
又博雅理也,謹也,語也,進也。
小爾雅正也。
廣韻固也,急也。
又說文臿地曰敕。
說文从攴作敕。
玉篇本作勑,今相承皆作勅。互詳力部勅字註。敕字原从攴作。
“敕”形意通解
金文從「攴」從「柬」,構形初義不明。張世超等認為「柬」是聲符(「柬」是「熏」的省體,古韻屬文部,敕屬職部,之職蒸與微物文類通轉)。「柬」或作「束」(秦公鎛),與小篆形同。金文表示治理,秦公簋:「萬民是敕」,一說表示告誡。《說文》:「敕,誡也。臿地曰敕。从攴束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