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文言文意思
“敏”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敏(简繁同形)
拼音:mǐn
“敏”字的古汉语解释
mǐn
1.动词 迅速;敏捷。《论语·学而》:“敏于事而慎于行。”
2.形容词 机敏;聪明。《齐桓晋文之事》:“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3.形容词 勤勉;勤奋。《论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敏赡】聪明多智。
【敏行】勉力以行;努力去做。
“敏”国语辞典解释
mǐn
形容词1.疾速、靈巧。例: 「敏捷」 、「靈敏」 。
2.聰慧。例: 「聰敏」 、「敏慧」 。《論語.顏淵》:「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新唐書.卷九六.房玄齡傳》:「玄齡幼警敏,貫綜墳籍。」
副词
勤奮、勤勉。《論語.述而》:「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此士所以日夜孳孳,敏行而不敢怠也。」
名词
才能。《國語.齊語》:「盡其四支之敏,以從事於田野。」
“敏”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眉殞切集韻美殞切,𠀤音愍。說文疾也。
釋名敏,閔也。進敘無否滯之言也,故汝潁言敏曰閔。
書·大禹謨黎民敏德。
又說命惟學遜志務時敏。
詩·大雅殷士膚敏。
又類篇足大指名。
詩·大雅履帝武敏歆。
箋敏,拇也。
又爾雅·釋樂商謂之敏。
註五音之別名。
又博雅捷敏,亟也。
諡法解速也。
廣韻聰也,達也。
玉篇敬也,莊也。
又韻補叶母鄙切。
詩·小雅農夫克敏。與止喜叶。
前漢·敘傳宣之四子淮陽聰敏,舅氏籧篨,幾陷大理。勄字从𣫭作。
“敏”形意通解
略說: 「每」是聲符,「又」(手)是意符,本義是手腳敏快。詳解: 金文從「又」,「每」聲。「每」是聲符,「又」(手)是意符,本義是手腳敏快。小篆從「攴」(手持竹杖),指以杖鞭策,驅使人做事敏捷,不要呆滯。
甲骨文讀作「悔」,表示悔吝。金文表示快捷、敏快。盂鼎:「敏朝夕入諫」,意指敏快地進獻直言。《說文》:「敏,疾也。从攴,每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