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国语辞典解释
zhèng
名词1.政策、法令。《周禮.天官.小宰》:「小宰之職,掌建邦之宮刑,以治王宮之政令。」 《左傳.昭公二十年》:「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
2.法則、規則。《荀子.天論》:「順其類者謂之福,逆其類者謂之禍,夫是之謂天政。」
3.國家公務機關的行政業務。例: 「內政」 、「財政」 、「省政」 、「縣政」 。
动词
1.治理。《後漢書.卷二八上.桓譚傳》:「蓋善政者,視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
2.文字上的指正,多用為求教的詞語。例: 「乞政」 、「呈政」 。
“政”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之盛切,音正。說文正也。
釋名政,正也,下所取正也。
易·賁卦君子以明庶政。
書·舜典以齊七政。
傳日月五星各異政。
又洪範農用八政。
疏食爲八政之首,故以農言之。
周禮·天官·大宰建邦之六典,四曰政典,以平邦國,以正百官,以均萬民。
左傳·桓二年政以正民。
又禮·王制五十不從力政。
註力政,城道之役也。
又姓。
廣韻出姓苑。
又集韻韻會𠀤諸盈切,音征。賦也。通作征。
周禮·地官·均人掌均地政。
註政,讀爲征。地政謂地守地職之稅也。
說文从攴作政。政字原从攴作。
“政”形意通解
略說: 「政」是征伐的「征」本字,後表示政治。詳解: 金文從「攴」,「正」亦聲。「正」是征的初文,象「止」(腳趾)向着目的地前進之形。加從「攴」而為「政」字,「攴」象手持棍棒,疑會征伐之意,是征討征伐的本字(高鴻縉、馬敍倫)。
金文表示征伐,虢季子白盤:「用政(征)䜌(蠻)方」。《大戴禮記.用兵》:「諸侯力政,不朝於天子。」
金文還表示徵收,典籍作「征」,鄂君啟舟節:「見其金節則毋政(徵)」,「不見其金節則政(徵)」。又表示政治、政事,王孫遺者鐘:「惠于政德。」
《說文》:「政,正也。从攴从正,正亦聲。」
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