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文言文意思
“蒸”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蒸”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zhēng

“蒸”字的古汉语解释

zhēng

1.名词 细小的木柴。《淮南子·主术训》:“冬伐薪。”

2.动词 气体上升。《后汉书·冯衍传》:“风兴云,一龙一蛇。”

【又】用热气蒸。《齐民要术·蒸缹》:“著甑中之取熟。”

3.形容词 通“烝”。众;多。应璩《与从弟君苗君胄书》:“济人于涂炭。”

【蒸黎】百姓。

【蒸庶】百姓。

【蒸蒸】⒈兴盛;上进。⒉淳厚的样子。

“蒸”国语辞典解释

zhēng

动词
1.熱氣上升。例: 「蒸發」《國語.周語上》「陽氣俱蒸,土膏其動。」

2.利用水蒸汽的熱力把食物煮熟。例: 「蒸魚」 。漢.王充《論衡.幸偶》「蒸穀為飯,釀飯為酒。」

“蒸”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煑仍切,音烝。
說文折麻中榦也。
詩·小雅以薪以
麤曰薪,細曰
周禮·天官·甸師帥其徒以薪,役外內饔之事。
自然小者曰也。
 又衆也。
詩·大雅天生民。
 又地名。
吳越春秋吳王召公孫聖,使門人提之丘。
 又通烝。
爾雅·釋天冬祭曰
進品物也。
 又類篇諸應切,音證。氣之上達也。
列子註同乎炎火,音去聲。
潘尼·苦雨賦氣觸石而結,雲膚合而仰浮。
羣經音辨,經典祭之多去草,以此爲薪。考證:〔周禮·天官·甸師帥其徒,以薪役內外饔之事。自然小者曰也。〕 謹照原文内外改外内。註改疏。

“蒸”形意通解

」亦作「」,指去皮的麻秸,《說文》:「蒸,折麻中榦也。从艸,烝聲。䒱,蒸或省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