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文言文意思
“敖”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敖(简繁同形)
拼音:áo
“敖”字的古汉语解释
áo
1.动词 遨游;现耍。《后汉书·张衡传》:“愁蔚蔚以慕远兮,越卬州而愉敖。”
2.动词 通“熬”,煎熬.《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政苛刑峻,天下敖然若焦。”
3.形容词 通“嗷”,声音嘈杂,喧闹。《荀子·强国》:“百姓讙敖,则从而执缚之。”
4.动词 通“翱”,翱翔。《后汉书仲长统传》:“敖翔太清,纵意容治。”
5.名词 通“廒”,储存粮食的仓库。《新唐书·李密传》:“敖庾之藏,有时而赐。”
6.名词 地名。”
7.名词 姓。
ào
1.形容词 通“傲”,傲慢。《荀子·强国》:“百姓劫则致畏,嬴则敖上。”
2.动词 调笑,戏弄。《汉书·东方朔传》:“白公卿在位,朔皆敖弄,无所为屈。”
【敖敖】áoáo1.身体魁梧。《诗经·卫风·硕人》:“硕人敖,说于农郊。”2.声音嘈杂.《潜夫论·贤难》:“无罪无辜,谗口敖。”
【敖民】áomín游民。《汉书·食货志上》:“朝亡废官,邑亡敖,地亡旷土。”
【敖倪】áoní轻慢;轮蔑。《庄子·天下》:“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于万物。”
“敖”国语辞典解释
áo
动词1.遊玩、遊逛。同「遨」 。《說文解字.放部》:「敖,出游也。」 《詩經.邶.柏舟》:「微我無酒,以敖以遊。」 《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上》:「聖王量能授事,四民陳力受職,故朝亡廢官,邑亡敖民,地亡曠土。」
2.戲弄、戲謔。《管子.四稱》:「誅其良臣,敖其婦女。」 《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自公卿在位,朔皆敖弄,無所為屈。」
3.以小火慢煮或煎乾。通「熬」 。《戰國策.魏策二》:「齊桓公夜半不嗛,易牙乃煎敖燔炙,和調五味而進之。」
名词
姓。如清代有敖成。
ào
形容词倨傲、傲慢。通「傲」 。例: 「桀敖不馴」 。《禮記.曲禮上》:「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管子.宙合》:「大揆度儀,若覺臥,若晦明,若敖之在堯也。」
“敖”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五勞切集韻韻會正韻牛刀切,𠀤音遨。說文作𢾍,游也。从出从放。
集韻隷作敖。
博雅遊敖,戲也。
詩·邶風以敖以遊。
釋文敖,亦作遨。
又詩·衞風碩人敖敖。
傳敖敖,長貌。
箋猶欣欣也。
又左傳·昭十三年葬子千于訾,實訾敖。
註無號諡者,楚皆謂之敖。
又爾雅·釋訓敖敖,傲也。
疏大雅板篇云:聽我嚻嚻。毛傳云:猶謷也。敖謷嚻音義𠀤同。
又地名。
詩·小雅搏獸于敖。
傳敖,鄭地,今近滎陽。
左傳·宣十二年晉師在敖鄗之閒。
註敖鄗二山,在滎陽縣西北。
又姓。
廣韻顓頊,大敖後。
又與熬同。
荀子·富國篇天下敖然,若燒若焦。
又與螯同。
荀子·勸學篇蟹六跪而二敖。
註敖,蟹首上如鉞者。
又與嗷同。
荀子·彊國篇百姓讙敖。
註敖,喧噪也。
又集韻正韻𠀤魚到切。同傲。慢也。
詩·小雅彼交匪敖。
註不敖慢。
禮·曲禮敖不可長。
疏敖者,矜慢在心之名。
爾雅·釋言敖,憮,傲也。
又史記·天官書箕爲敖客。
註敖,調弄也。
又博雅傲,妄也。
說文从攴作敖。敖字原从攴作。考證:〔左傳·昭十二年〕 謹照原文二改三。
“敖”形意通解
略說: 甲骨文及早期金文從「人」從「屮」形從一圓形(◎),構形初義不明。季旭昇懷疑會人至郊外出游之意。詳解: 甲骨文及早期金文從「人」從「屮」形從一圓形(◎),構形初義不明。季旭昇懷疑會人至郊外出游之意,姑備一說。金文右邊加從「攴」,左旁上部或加「虍」頭標聲(參九年衛鼎),「屮」形或繁化為兩三重之形。甲金文用作人名。
典籍中「敖」表示出游,後作「遨」。《說文.放部》:「敖,出游也。從出從放。」《說文.出部》:「游也。從出從放。」段玉裁注:「從放,取放浪之意。」《說文通訓定聲》:「敖,俗字作遨。」《詩.柏舟》:「微我無酒,以敖以遊。」參見「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