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言文意思
“高”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高”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gāo

“高”字的古汉语解释

gāo

1.形容词 高,与“低”、“矮”、“下”相对。《涉江》:“山峻而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滕王阁序》:“天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2.动词 加高;抬高。《促织》:“欲居之以为利,而其直,亦无售者。”

3.动词 重;推崇。《与陈伯之书》:“夫迷途知返,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

4.名词 高度。《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万仞。”《核舟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可二黍许。”

5.名词 高处。《劝学》:“登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滕王阁序》:“登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6.形容词 指品级地位高;尊贵。《岳阳楼记》:“居庙堂之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滕阁王序》:“千里逢迎,朋满座。”

7.形容词 高明;高尚。《五蠹》:“轻辞天子,非也,势薄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义也。”

8.副词 高度。《东方朔》:“朔文辞不逊,自称誉,上伟之。”

9.形容词 大。《鸿门宴》:“劳苦而功如此。”又专指大年龄《醉翁亭记》:“饮少辄醉,而年又最,故自号曰醉翁也。”

10.形容词 高亢;响亮。鲍照《代堂上歌行》:“筝笛更弹吹,唱相追和。”

11.形容词 热烈;盛大。《史记·项羽本纪》:“饮酒会。”

12.动词 高出;超出。《张衡传》:“虽才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13.形容词 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素不相识,去问官人姓大名。”

“高”国语辞典解释

gāo

形容词
1.上下距離遠的。與「低」 相對。例: 「山高水深」「高樓大廈」

2.超越一般水準的、等級在上的。例: 「高等教育」「高級」「高手」

3.優良。例: 「高材生」

4.價格貴的。例: 「高價」

5.年紀老的。例: 「高齡」

6.聲音尖銳激昂的。例: 「高歌」

名词
1.物體直立時上下的長度。例: 「身高」

2.高的地方。例: 「居高臨下」「登高望遠」

3.姓。如唐代有高適。

4.二一四部首之一。

动词
尊崇、敬重。《韓非子.五蠹》「以其不收也外之,而高其輕世也。」

“高”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𠀤音羔。
說文崇也。象臺觀之形。从冂口。與倉舍同意。
易·繫辭𤰞以𨻰,貴賤位矣。
謂天體也。
莫大乎富貴。
 又史記·祖紀註張晏曰:禮諡法,無以爲功,最而爲漢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沛郡縣。
 又姓。
史記·仲尼弟子傳柴。
 又集韻韻會𠀤居号切,音誥。度
左傳·隱元年·都城過百雉註一雉之牆,長三丈,一丈。
釋文,古報反。
 又如字。
 又叶居侯切,音鉤。
柳宗元·柳評事墓銘柳侯之分,在北爲,充于史氏,世相重侯。
 又叶居何切。
蘇黃門·嚴顏𥓓相傳昔者嚴太守,刻石千歲字已譌。嚴顏生平吾不記,獨憶城破節最
韻會俗作髙。

“高”形意通解

略說: 甲金文從「」從◎,「」象高於地面的堂基之形,「」象建築在臺基上的樓觀,本義是高高的樓臺。引申為崇高、高尚、高貴的高。

詳解: 甲金文從「」從◎,「」象高於地面的堂基之形,「」象建築在臺基上的樓觀,本義是高高的樓臺。引申為崇高、高尚、高貴的高。《說文》:「高,崇也。象臺觀高之形。从冂、囗,與倉、舍同意。凡高之屬皆从高。

  可能因為高處便於遠眺,故「」又有遠義。後加「」形以區別於「」字,一說「」象屋下層的窗戶(孔廣居)。參見「」。

  甲金文用作地名。又表示遠,《屯南》1102:「高且(祖)」,史牆盤:「青(靜)幽高且(祖)」,「高祖」即遠祖。秦公簋:「高引又(有)慶」,「」有長久之意,表示長遠有吉慶福善之意。金文以「」為人名、地名,疑取其崇高之義。如噩君啟舟節:「高丘」,地望不詳,疑因該地山高而得名。

  漢帛書表示高矮之高,《馬王堆.老子甲本卷後古佚書》:「臺室則崇高,汙池則廣深。」又云:「《詩》曰:『高丘之下,必有大峽;高臺之下,必有深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