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诰”文言文意思
“诰”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诰”字

繁体: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gào

“诰”字的古汉语解释

gào

1.动词 告诉。《尝书·太甲下》:“伊尹申于王。”(伊尹:人名。申:重。)

2.名词 皇帝给臣子的命令。李阳冰《草堂集序》:“潜草诏,无人知者。”

3.动词 告诫;劝勉。《国语·楚语上》:“近臣谏,远臣谤,舆人诵,以自也。”《尚书·多方》:“成王归自奄,在宗周,庶邦。”

4.文体的一种,用天告诫或勉励。刘勰《文心雕龙·辨骚》:“故其陈尧舜之耿介,称汤武之祗敬,典之体也。”

【辨】告,诰,诏。“告”和“诰原来都是告诉的意思,后来用法不同,下告上叫“告”上告下叫“诰”或“诏”。秦以后“诏”只限于皇帝下命令用,宋以后“诰”只限于皇帝任命高级官吏或封爵时用。

“诰”国语辞典解释

gào

动词
上位者告諭下位者。《易經.姤卦.象曰》「天下有風,姤,后以施命誥四方。」


名词
文體名。古代用來告誡他人的文字,後成為君王諭令臣下的專用文體。例: 「康誥」「洛誥」「酒誥」

“诰”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廣韻古到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居号切,𠀤音告。
說文告也。
徐曰以文言告曉之也。
廣雅敎也。
易·姤卦后以施命誥四方。
周禮·春官大祝作六辭,以通上下、親疏、遠近,三曰誥。
杜子春曰:誥,當爲告。書亦可爲告。
 又韻會告上曰告,發下曰誥。
爾雅·釋言謹也。
所以約勤謹戒衆。
以六義諭衆謂之誥,尚書誥誓之類是也。
孔安國·尚書序夏商周之書,雖設敎不倫雅誥奧義,其歸一揆。
三王訓、誥、誓、命、歌、貢、征、範類猶有八,獨言誥者,以別而言之,其類有八,文從要約,一誥兼焉。以此八事,皆有言以誥示,故總謂之誥。
穀梁傳·隱八年誥誓不及五帝。
周禮·秋官士師掌五戒,二曰誥,用之于會同。
文心雕龍其在三代,事兼誥誓,誓以訓戒,誥以敷政。
 又正字通古者上下有誥,秦廢古稱制詔。漢武元狩六年,初作誥,然不以命官。唐稱制不稱誥,宋始以誥命庶官,明命官用敕不用誥。三載考績,則用誥以褒美。洪武十七年奏定有封爵者給誥,如一品之制,二十六年定一品至五品皆授以誥命,六品至七品,皆授以敕命。
 又鳥名。
揚子·方言布穀,自關東西梁楚之閒謂之結誥。
 又集韻姑沃切,音梏。亦告也。同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