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敛”文言文意思
“敛”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斂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liǎn
“敛”字的古汉语解释
liǎn
1.动词 收;收集;聚集。《陶侃》:“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五人墓碑记》:“敛赀财以送其行。”
2.动词 摊派;征收捐税。《捕蛇者说》:“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3.动词 收整;约束;节制。《琵琶行》:“整顿衣裳起敛容。”
4.动词 通“殓”。装殓;殡殓;殡葬。《祭十二郎文》:“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敛策】把马鞭收起来,指归隐不再出仕。
【敛迹】⒈指恶人有所顾忌而收敛约束,不敢露行迹。⒉藏身不出。⒊指退隐。
【敛衽】整一整衣袖,表示敬意。元以前,只指男子的礼节,元以后专指妇女的礼节。
【敛容】脸色严肃起来,表示尊敬。
“敛”国语辞典解释
liàn
动词1.聚集、收集。例: 「斂財」 。唐.王勃〈餞韋兵曹〉詩: 「川霽浮煙斂,山明落照移。」 《聊齋志異.卷一一.竹青》:「訊知其由,斂貲送歸。」
2.約束、節制。例: 「收斂」 、「斂容」 。《漢書.卷七六.張敞傳》:「此言尊貴所以自斂制,不從恣之義也。」 《紅樓夢》第九七回:「寶玉見了父親,神志略斂些,片時清楚,也沒什麼大差。」
3.退縮。參見「斂手」 、「斂足」 等條。
4.為死者更衣入棺。通「殮」 。例: 「殯斂」 。宋.錢公輔〈義田記〉:「歿之日,身無以為斂,子無以為喪。」
名词
1.賦稅。《孟子.盡心上》:「易其田疇,薄其稅斂。」 《資治通鑑.卷二五二.唐紀六十八.僖宗乾符二年》:「民之困於重斂者爭歸之,數月之間,眾至數萬。」
2.姓。如五代時有斂憲。
“敛”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良冉切集韻韻會正韻力冉切,𠀤音䭑。說文收也。
爾雅·釋詁聚也。
疏斂者,率聚也。
詩·小雅此有不斂穧。
疏不收斂之穧束也。
書·洪範斂時五福。
疏以斂聚五福之道也。
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賦斂財賄。
又儀禮·聘禮斂〈方亶〉。
註斂,藏也。
又博雅斂,取也。
又欲也,予也,略也。
又姓。
左傳·定七年公斂處父御孟懿子。
廣韻姚秦錄有輔國將軍斂憲。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力驗切,音爁。義同。
又集韻離鹽切,音廉。斂盂,地名。
左傳·僖二十八年晉侯齊侯盟于斂盂。
註衞地。
釋文斂,徐音廉。
韻會作歛,非。互詳欠部歛字註。考證:〔左傳·僖二十八年齊侯晉侯會於斂盂。〕 謹照原文改晉侯齊侯盟于斂盂。
“敛”形意通解
金文斂字從攴僉聲,疑「僉」下之「甘」為後增部件(參「僉」、「鐱」)。未知其字構形初義。金文見於中山王壺︰「(作)(斂)中則庶民(附)。」用為收聚之意。
《說文》:「斂,收也。从攴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