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国语辞典解释
míng
形容词1.幽暗。例: 「幽冥」 。《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下之上》:「夷伯,世大夫,正晝雷,其廟獨冥。」
2.愚昧、不明事理。例: 「冥頑不靈」 。
3.與人死後有關的。例: 「冥婚」 、「冥器」 。
动词
1.遠離。晉.陶淵明〈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中〉詩: 「閑居三十載,遂與塵事冥。」
2.暗合、默契。魏.高允〈徵士頌〉:「神與理冥,形隨流浪。」
名词
1.地獄。例: 「唐太宗入冥記」 。《後漢書.卷二八下.馮衍傳》:「傷誠善之無辜兮,齎此恨而入冥。」
2.海。《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3.姓。如漢代有冥都。
“冥”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莫經切集韻韻會忙經切正韻眉兵切,𠀤音銘。說文幽也。从日六,冖聲。日數十,十六日而月始虧,冖亦夜也。
爾雅·釋言幼也。
註幼稚者,冥昧也。
詩·小雅噦噦其冥。
前漢·五行志其廟獨冥。
註暗也。
玉篇窈也,夜也,草深也。
又靑冥,天也。
楚辭·九章據靑冥而攄虹。
又北冥,海也。
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
正韻通作溟。
又玄冥,水神。
禮·月令其神玄冥。
註少皡氏子曰脩,曰熙,爲水官。
又集韻韻會母迥切正韻母耿切,𠀤銘上聲。
詩·小雅無將大車,維塵冥冥。無思百憂,不出于熲。
朱註冥冥,昏晦也。
又集韻莫定切,銘去聲。義同。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莫狄切,音覓。覆也。以繩縻取禽獸之名。周禮有冥氏,掌設弧張爲阱擭,以攻猛獸。
又叶謨陽切史記·龜莢傳正晝無見,風雨晦冥。雲蓋其上,五采靑黃。
又集韻䁕見切,音麪。冥眴,視不見。
“冥”形意通解
略說: 從「日」,從「六」,「冖」聲,表示昏暗。詳解: 從「日」,從「六」,「冖」聲,表示昏暗。《說文》:「幽也。从日从六,冖聲。日數十,十六日而月始虧幽也。凡冥之屬皆从冥。」《老子》:「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冥」可表示《詩‧小雅‧斯干》:「噲噲其正,噦噦其冥。」鄭玄箋:「冥,夜也。」
「冥」也表示愚昧。南朝宋顏延之〈皇太子釋奠會作〉:「徒愧微冥,終謝智效。」
「冥」還表示昏迷、神志不清。宋洪邁《夷堅丁志‧張顏承節》:「有宮人自脫冠巾,引頭觸欄不已……良久血肉淋灕,冥仆於地。」
「冥」也指陰間。《後漢書‧馮衍傳下》:「傷誠善之無辜兮,齎此恨而入冥。」
「冥」還表示隱蔽、幽深。《荀子‧正名》:「說不行則白道而冥窮。」王先謙集解引俞樾曰:「窮當讀為躬。白道而冥躬者,明白其道,而幽隱其身也。」
「冥」亦表示暗合、默契。《關尹子‧四符》:「唯無我無人,無首無尾,所以與天地冥。」
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