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文言文意思
“名”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名”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míng

“名”字的古汉语解释

míng

1.名词 名字;名称。《屈原列传》:“屈原者,平,楚之同姓也。”

2.动词 取名;命名。《离骚》:“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3.动词 说出。《游褒禅山记》:“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者。”

4.名词 名义;名分。《赤壁之战》:“今将军外托服从之而内怀犹豫之计。”

5.名词 名声;名望。《陈情表》:“不图宦达,不矜节。”

6.动词 有名;闻名。《过小孤山大孤山》:“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天下。”

7.形容词 有名的;著名的。《送东阳马生序》:“又患无硕师人与游。”

【名场】科举考试的考场,意为举子们扬名之处。

【名刺】又称“名帖”,拜访时通姓名的名片。

【名士】⒈知名而做官的人。⒉泛指知名人士。⒊特指恃才放达、不拘礼法的人

“名”国语辞典解释

míng

<名>

1.人的稱號。例: 「尊姓大名」「請問芳名」

2.事物的稱號。例: 「地名」《管子.心術上》「物固有形、形固有名。」

3.聲譽。例: 「盛名」「令名」

4.表示概念的名稱。《老子》第一章:「名可名,非常名。」 《荀子.正名》「名無固宜,約之以命,約定俗成,謂之宜。」

5.詞: (1)計算人的單位。例: 「學生十名,缺席一名。」 (2)計算排名的單位。例: 「全班第十名。」

动词
指稱、形容。例: 「莫名其妙」「無以名之」


形容词
1.有名的。例: 「名人」「名馬」

2.貴重的、出色的。例: 「名器」「名酒」

“名”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武幷切集韻韻會彌幷切正韻眉兵切,𠀤音詺。
說文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
玉篇號也。
廣韻字也。
春秋·說題,成也。
左傳·桓六年九月丁卯,子同生,公問于申繻。對曰: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
 又自呼也。
禮·曲禮父前子,君前臣
 又呼人之也。
禮·曲禮國君不卿老世婦。
 又譽也。
易·乾卦不易乎世,不成乎
 又春秋·說題,大也。
書·武成告于皇天后土,所過山大川。
山川大,乃有大互言之耳。
 又號也。
儀禮·士昏禮請問
,問姓氏也。有二種,一是字之,一是號之。孔安國註尚書,以舜爲。鄭君目錄,以曾子爲姓,亦據子爲,皆是號爲者也。今以姓氏爲,亦號之類。
周語有不貢,則修
謂尊𤰞職貢之號。
 又號令也。
周語言以信
信,審也。,號令也。
 又文字也。
儀禮·聘禮不及百書于方。
書,文也,今謂之字。
者,卽今之文字也。
周禮·秋官·大行人諭書
,書之字也,古曰
 又春秋·解題,功也。
周語勤百姓以爲己
功也。
 又,明也,明實事使分明也。
 又爾雅·釋訓目上爲
眉眼之閒。
說文詩·齊風作猗嗟䫤兮。
 又姓。
廣韻左傳楚大夫彭之後,唐初撰公侯政術十卷。
 又與命通。
史記·天官書免七命。
免星有七
 又張耳傳亾命遊外黃。
逃籍也。
 又集韻忙經切,音冥。與銘同。志也。詳金部銘字註。
 又集韻彌正切,洺去聲。與詺同。目諸物也。詳言部詺字註。
 又叶彌延切,音綿。
道藏歌𤣥挺自嘉會,金書東華。賢安密所戒,相期陽洛汧。
 又叶莫陽切,音𨦵。
韓愈·曹成王𥓓辭子父易封,三王守。延延百載,以有成王。
 又叶必仞切,音儐。
張華鮑元泰誄烈考中丞,妙世顯。峩峩先生,誕資英俊。考證:〔周語有不貢,則修爲尊𤰞職貢之號。〕 謹照原文爲改謂。

“名”形意通解

略說: 甲金文從「」從「」,表示黑夜中彼此看不見,所以說出自己的名字,以顯示身份,幫助辨認(許慎)。本義是自己說出自己的名字,即「自名」,後用來表示名字。

詳解: 甲金文從「」從「」,表示黑夜中彼此看不見,所以說出自己的名字,以顯示身份,幫助辨認(許慎)。本義是自己說出自己的名字,即「自名」,後用來表示名字。《說文》:「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

  甲骨文用為地名,《乙》3290:「才(在)名」。

  金文表示命名,少虡劍:「朕余名之,胃(謂)之少虡。」意謂我幫它取名,名為「少虡」。又讀為「」,表示鑄造或刻寫銘文,鼄公華鐘:「慎為之名(銘)」,意謂謹慎地為它鑄上銘文。《禮記.祭統》:「夫鼎有銘,銘者,名也。

  戰國竹簡表示名字、名稱,《清華簡一.楚居》簡9:「徙居免郢,焉改名之曰福丘」。《清華簡一.保訓》簡6:「言不易實變名」,表示說話不變亂名實。《郭店簡.老子甲》簡18:「道亙(恆)亡(無)名」。《郭店簡.太一生水》簡10:「青(請)昏(問)丌(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