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噤”国语辞典解释
jìn
动词閉嘴不作聲。例: 「噤若寒蟬」 、「噤口不語」 。《史記.卷一〇一.袁盎鼂錯傳》:「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復言也。」
名词
因受驚或受寒而身體顫抖的現象。例: 「凍噤」 、「打了個寒噤」 。
“噤”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𠀤巨禁切,音凚。說文口閉也,从口禁聲。
史記·日者傳悵然噤口不能言。
又鼂錯傳噤口不敢復言。
潘岳·汧督馬敦誄若乃下吏之肆其噤害,則皆妒之徒也。
註噤,害口不言,而心害之也。
集韻或作齽。
又韻會或作𦧈。引韓愈同宿聯句,巧舌千皆𦧈。○按𦧈,牛舌病也,與噤音同義別,韻會誤。
又廣韻集韻𠀤渠飮切,音䫴。義同。
廣韻寒而口閉。
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