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文言文意思
“嘲”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嘲”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cháo/zhāo

“嘲”字的古汉语解释

cháo

1.动词 嘲笑。李商隐《行次西郊作》:“公卿辱叱,唾弃如粪丸。”(叱:斥骂。)

zhāo

形容词 见“嘲哳”等

【嘲啾】象声词。繁碎嘈杂的声音。刘克庄《田舍即事》之五:“邻壁《学而》,老人睡少听移时。”

【嘲哳】声音杂乱。《琵琶行》:“呕哑难为听。”(呕哑:杂乱的乐曲声。)又写作“啁哳”

【嘲啁】1.象声词,鸟鸣声。2.形容语音细碎难辨。

“嘲”国语辞典解释

cháo

动词
1.譏笑。例: 「嘲弄」「嘲笑」「冷嘲熱諷」

2.逗引、挑逗。《金瓶梅》第一回:「(金蓮)常把眉目嘲人,雙睛傳意。」

3.吟詠。《北史.卷三六.薛辯傳》「因使元翌等嘲,以酒為韻。」 唐.白居易〈與元九書〉:「至於梁、陳間,率不過嘲風雪,弄花草而已。」

zhāo

动词
1.(一)之讀音。

2.鳥鳴。例: 「林鳥嘲嘲」

“嘲”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陟交切,音䞴。
說文謔也。
玉篇言相調也。
前漢·揚雄傳執蝘蜓而黽龍。
說文通作啁。
集韻或作謿。考證:〔前漢·揚雄傳執𧏺蜓而黽龍。〕 謹照原文𧏺改蝘。

“嘲”形意通解

略說: 從「」,「」聲。本義是譏諷、嘲笑。

詳解: 從「」,「」聲。本義是譏諷、嘲笑。《說文》:「嘲,謔也。从口,朝聲。」 如《文選.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應瑒詩〉》:「調笑輒酬答,嘲謔無慚沮。」唐代韓愈〈寄盧仝〉:「往年弄筆嘲同異,怪辭驚眾謗不已。

  「」也表示吟詠。如唐代白居易〈留題郡齋〉:「吟山歌水嘲風月,便是三年官滿時。《兒女英雄傳》第30回:「儘著你在這屋裏嘲風弄月,詩酒風流,我兩個絕不敢來過問。

  「」還表示鳥鳴。《禽經》:「林鳥朝嘲,水鳥夜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