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嗣”文言文意思
“嗣”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嗣”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

“嗣”字的古汉语解释

1.动词 继承;接续。《捕蛇者说》:“今吾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2.名词 继承人。柳宗元《封建论》:“卒不能定鲁侯之。”

3.名词 子孙;后代。柳宗元《封建论》:“其德在人者,死必求其而奉之。”

4.副词 随后。曹操《蒿里行》:“势力使人争,还自相戕。”

【嗣息】子孙。

【嗣君】继位之君,也指太子。

“嗣”国语辞典解释

动词
繼續、承繼。例: 「嗣位」「嗣業」 。唐.韓愈〈河南府同官記〉:「嗣紹家烈,不違其先。」


名词
1.後代子孫。例: 「後嗣」《書經.大禹謨》「罰弗及嗣,賞延于世。」 唐.柳宗元〈封建論〉:「自天子至于里胥,其德在人者,死必求其嗣而奉之。」

2.接續職務的人。《左傳.襄公三年》「祁奚請老,晉侯問嗣焉?」

3.姓。如漢代有嗣光宙。

“嗣”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𠀤祥吏切,音飼。
說文諸侯國也。从冊从口司聲。
徐鍇曰:冊必於廟史,讀其𠕁,故从口。
玉篇,續也,繼也。
書·舜典舜讓于德,弗
大禹謨罰弗及
 又詩·鄭風縱我不往,子寧不音。
,習也。
學習音樂。
 又姓。
廣韻風俗通云,衞君後。
 又叶音祚。
前漢·敘傳孝武六子,昭齊無,燕刺謀逆,廣陵祝詛。
師古曰,合韻音祚。

“嗣”形意通解

略說: 商代金文從「」從「」從「」從「」,疑會持簡冊傳授知識給子孫,強調知識的承傳,本義是繼承、承傳。「」、「」皆是聲符。

詳解: 商代金文從「」從「」從「」從「」,疑會持簡冊傳授知識給子孫,強調知識的承傳,本義是繼承、承傳。《廣韻》:「嗣,繼也。」「」、「」皆是聲符。

  有學者則認為「」、「」會宣讀冊命之意(徐鍇、何琳儀)。

  後來字形省變為從「」,「」聲,後多增一「」形,與小篆形同。

  金文表示繼承,大盂鼎:「在武王嗣文王乍(作)邦」,指武王繼承文王建立周朝。又表示後嗣、子孫,曾姬無卹壺:「後嗣甬(用)之」。令狐君壺:「令狐君孠(嗣)子乍(作)鑄尊壺」,「孠(嗣)子」即嫡子。

  《說文》:「嗣,諸侯嗣國也。从𠕋从口,司聲。孠,古文嗣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