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騃”文言文意思
“騃”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騃”字

拼音:ái

“騃”字的古汉语解释

ái

形容词 痴呆;愚蠢。《汉书·息夫躬传》:“外有直项之名,内实不晓政事。”

sì㈡

形容词 急走的样子。杜甫《有事于南郊赋》:“雷公河伯,咸駓以修耸。”

“騃”国语辞典解释

ái

形容词
痴呆、愚笨的樣子。例: 「痴騃」「愚騃」《漢書.卷四五.息夫躬傳》「外有直項之名,內實騃不曉政事。」

“騃”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五駭切集韻韻會正韻語駭切,𠀤音𤶗。
廣韻癡也。
 又說文馬行仡仡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牀史切,音俟。駓,獸行貌。
張衡·西京賦植物斯生,動物斯止。衆鳥翩翻,羣獸駓
 又類篇丈里切,音豸。義同。考證:〔張衡·西京賦植物斯生,動物斯止。衆鳥翩翩。〕 謹照原文翩翩改翩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