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文言文意思
“丝”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絲简化方式:草书楷化
拼音:sī
“丝”字的古汉语解释
sī
1.名词 蚕丝。《乐羊子妻》:“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2.名词 丝织品。《训俭示康》:“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3.名词 像丝的西。《黄生借书说》:“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4.名词 古代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之一,即弦乐。《琵琶行》:“终岁不闻丝竹声。”
5.量词 旧时的长度和重量的微小单位,为千分之一分。如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厘。
“丝”国语辞典解释
sī
名词1.蠶所吐的東西,可製造絹帛。《說文解字.絲部》:「絲,蠶所吐也。」 《詩經.衛風.氓》:「氓之蚩蚩,抱布貿絲。」
2.絲織品的總稱。《史記.卷三〇.平準書》:「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賈人不得衣絲乘車。」
3.纖細如絲的東西。例: 「雨絲」 、「髮絲」 、「鋼絲」 。唐.杜甫〈雨〉詩四首之二:「江雨舊無時,天晴忽散絲。」
4.指極微的量。例: 「一絲不苟」 、「一絲微笑」 。
5.中國古代樂器「八音」 分類法之一,通常以製作材質來分,此處泛指絲弦類樂器,如琴、瑟之屬一類的弦樂器。《周禮.春官.大師》:「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
形容词
1.以絲製成的。例: 「絲巾」 、「絲綿」 。《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一三.古辭.焦仲卿妻》:「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
2.極細微的、纖細如絲的。例: 「絲毫」 、「一絲不苟」 、「一絲微笑」 。南朝宋.鮑照〈代陸平原君子有所思行〉:「蟻壤漏山阿,絲淚毀金骨。」
“丝”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息兹切集韻韻會新兹切,𠀤音思。說文蠶所吐也。
急就篇註抽引精繭出緒曰絲。
書·禹貢厥貢漆絲。
詩·召南素絲五紽。
周禮·天官·大宰𡣕婦化治絲枲。
又典絲掌絲入而辨其物。
左傳·隱四年猶治絲而棼之也。
又周禮·春官·大師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
註絲,琴瑟也。
又禮·緇衣王言如絲。
疏微細如絲。
五經文字絲作𢇁,譌。
韻會俗作〈糹系〉,誤。○按說文絲自爲部,今倂入。
“丝”形意通解
略說: 「絲」甲金文從二「糸」,象兩束絲之形,本義是絲線。詳解: 《說文》:「絲,蠶所吐也。从二糸。凡絲之屬皆从絲。」甲金文「𢆶」是「絲」的省文,「𢆶」、「絲」甲骨文用法有別,金文始見用法相混,參見「𢆶」。
甲骨文疑為職官名,金文用作本義,表示蠶絲,曶鼎:「用匹馬束絲」。又用作指示代詞,典籍作「茲」。曶鼎:「用𢆶(茲)金乍(作)朕文考宄白䵼牛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