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文言文意思
“丞”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丞(简繁同形)
拼音:chéng
“丞”字的古汉语解释
chéng
1.动词 辅佐;辅助。《汉书·百官公卿表》:“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2.名词 秦汉以后用为官名,是各级长官的副职。《陈涉世家》:“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孔雀东南飞》:“遗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
【丞相】辅佐帝王的职位最高的官。《史记·陈丞相世家》:“于是孝文帝乃以绛侯勃为右丞,位次第一。”
“丞”国语辞典解释
chéng
名词古代輔佐帝王或正官的官吏。例: 「丞相」 、「縣丞」 、「府丞」 。
动词
輔佐、輔助。《漢書.卷九三.佞幸傳.淳于長傳》:「會大將軍王鳳病,長侍病,晨夜扶丞左右,甚有甥舅之恩。」
“丞”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署陵切集韻韻會辰陵切正韻時征切,𠀤音承。玉篇繼也。
廣韻佐也。
正韻副貳也。
禮·文王世子虞、夏、商、周有師保,有疑丞。
又戰國策堯有九佐,舜有七友,禹有五丞,湯有三輔。
又前漢·百官表丞相秦官金印紫綬,掌丞天子助理萬機。
註應劭曰:丞者,承也。相者,助也。
又前漢·淳于長傳扶丞左右,甚有甥舅之恩。
又宋史·天文志紫微垣西蕃七星,第七星爲上丞。東蕃八星,第八星爲少丞。
又與承通。
史記·張湯傳於是丞上指。今本或作承。
又廣韻常證切,承去聲。縣名。在沂州,匡衡所居。
又韻補叶之郢切。與拯通。
揚雄·羽獵賦丞民於豐桑。考證:〔禮·文王世子虞、夏、商、周有師傅,有疑丞。〕 謹照原文師傅改師保。
“丞”形意通解
略說: 甲金文從「廾」(象雙手)從「卩」(象跪坐人形)從「凵」(坑坎),象人身陷土坑之中,有人在上面以雙手救援之形。「丞」是「拯」、「抍」的初文。本義是拯救,後引申為幫助、輔弼。詳解: 古文字「丞」、「承」形近,區別在於甲骨文「丞」字從「凵」,雙手在上拯救坑中之人,取義於拯救。而「承」不從「凵」,雙手在下面舉起人形,取義於承擔、承托。戰國文字「卩」的腿部和「凵」訛變為「山」形。由拯救引申,「丞」可表示幫助、輔弼,《呂氏春秋.介立》:「為之丞輔。」此義可用作官名,「丞相」即「宰相」。
金文用作人名,小篆又用作官名。如秦詔板及商鞅量加刻皆作:「皇帝盡幷兼天下諸侯……乃詔丞相狀、綰,法度量,則不壹……」。
「丞」是「烝」、「蒸」等字的聲旁。表示冬祭的「蒸」字,金文有假借「承」(中山王圓壺)、「登」(十年陳侯午敦)字來表示,故從「丞」聲的「蒸」可與「登」、「承」通用。
《說文》:「丞,翊也。从𠬞从卪从山,山高奉承之意。」段玉裁注:「翊當作翼,俗書以翊爲翼,翼猶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