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国语辞典解释
chéng
动词1.顯露。例: 「呈現」 、「面呈紅潤」 。
2.奉上。例: 「謹呈」 、「呈獻」 、「呈上」 。
名词
舊時凡下級對上級的呈請或報告均用呈。現行公文則是對總統有所呈請或報告時用之。
“呈”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直貞切集韻馳貞切韻會馳成切,𠀤音程。說文平也。从口𡈼聲。
又玉篇解也。
又廣韻示也,見也。
正韻露也。
又姓。
正字通古今印藪有呈紳。
又與程通。
史記·秦始皇紀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又廣韻集韻𠀤直正切,音鄭。
廣韻自媒衒。
唐書·韋澳傳恐無呈身御史。
又集韻丑郢切,音騁。與逞同,通也。一曰快也。
“呈”形意通解
略說: 甲骨文從「囗」從「士」,「士」象斧鉞之形,構形本義不明,甲骨文用為地名。「呈」字至小篆變為從「𡈼」,「𡈼」是「挺」的初文,是「呈」的聲符。詳解: 古璽「呈志」,「呈」通假作「逞」,讀作「逞志」,表示達成心志,感到快意。楚簡通假作「盈」,《郭店楚簡.老子甲》簡10:「保此道者,不欲常呈(盈)」。
《說文》:「呈,平也。从口𡈼聲。」
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