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文言文意思
“成”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成(简繁同形)
拼音:chéng
“成”字的古汉语解释
chéng
1.动词 完成;实现。《公输》:“公输般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论语·十则》:“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2.动词 形成;成为。《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与朱元思书》:“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3.动词 成功;成就。《史记·孙膑列传》:“遂成竖子之名!”
4.动词 长成;成熟。《采草药》:“用实者成实时采。”《芙蕖》:“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
5.名词 成人;成年。李密《陈情表》:“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6.动词 讲和;和解。《国语·勾践栖会稽》:“夫差与之(越国)成而去之。”
7.形容词 定;必定。《国语·吴语》:“胜未可成也。”
8.形容词 已有的;现成的。《察今》:“帮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成案】已办好的公文案卷。
【成规】1.前人制定的规章制度。2.既定的规划。
【成礼】1.使礼完备。《左传·庄公二十二年》:“酒以成,不继以淫,义也。”2.行礼完毕。《史记·司马穰苴传》:“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然后反归寝。”3.完婚。《南齐书·公孙僧远传》:“兄妹未婚嫁,乃自卖为之成。”
【成命】1.已定的天命。《尚书·召诰》:“王劂有成,治民今休。”2.既定的策略。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郑人劝战,弗敢从也;楚人求成,弗能好也。师无成,多备何为?”3.已发出的命令。陈寿《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昔解杨执楚,有陨无贰,齐路中大夫以死成,方之整、像,所不能加。”4.命名。《国语·鲁语上》:“黄帝能成百物,以明民共财。”
【成器】1.制成的器物。2.美好的器物。后比喻有作为的人。
【成人】1.德才兼备,完美无缺的人。《管子·枢言》:“既智且仁,是谓成。”2.成年,也指成年人。
【成人之美】帮助别人成全好事。语出《论语·颜渊》:“君子成,不成人之恶。”
【成事】1.事已完成。《左传·宣公十二年》:“作先君宫,告成而还。”2.办成事情,成就事业。《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者也。”3.已成之事,已经之事。《论语·八佾》:“成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成”国语辞典解释
chéng
动词1.做好事情。《說文解字.戊部》:「成,就也。」 例: 「完成」 、「功成名就」 、「大功告成」 。
2.變為。例: 「點石成金」 、「磨杵成針」 。
3.達到。例: 「成千上萬」 、「成雙成對」 。
4.促成。例: 「成全」 、「玉成其事」 、「成人之美」 。
5.可以。例: 「他想要耍賴是不成的。」
名词
1.量詞。計算十等分概念的單位。例: 「有八成希望。」
2.古代十里平方的土地。《左傳.哀公元年》:「有田一成,有眾一旅。」
3.現有的一切。例: 「創業容易守成難。」 唐.吳兢《貞觀政要.卷一.論君道》:「帝王之業,草創與守成孰難?」
4.姓。如漢代有成瑨。
形容词
1.完整的。例: 「成品」 、「成天」 。宋.陸游〈何君墓表〉:「不以字害其成句,不以句累其全篇。」
2.現有的、舊有的。例: 「成例」 、「成規」 、「成語」 。
3.構成整體的。例: 「成分」 、「成員」 。
“成”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是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𠀤音城。說文就也。
廣韻畢也。凡功卒業就謂之成。
又平也。
周禮·地官·調人凡過而殺傷人者,以民成之。
疏成,平也。非故心殺傷人,故共鄕里和解之也。
詩·大雅虞芮質厥成。
又左傳·隱六年鄭人來輸平。
公羊傳輸平猶墮成也。
文七年惠伯成之。
又終也。凡樂一終爲一成。
書·益稷簫韶九成。
儀禮·燕禮笙入三成。
註三成謂三終也。
又善也。
禮·檀弓竹不成用。
註成,猶善也。
又周禮·天官·大宰八灋五曰官成。註官成,謂官府之成事品式也。
又秋官·士師掌士之八成。
註八成者,行事有八篇,若今時決事比也。
釋文凡言成者,皆舊有成事品式。
又必也。
吳語勝未可成。
註猶必也。
又倂也。
儀禮·旣夕俎二以成。
註成,猶倂也。
又禮·王制司會以歲之成質于天子。
註計要也。
周禮·天官·司會以參互攷日成,以月要攷月成,以歲會攷歲成。
又司馬法通十爲成。
周禮·冬官考工記方十里爲成。
左傳·哀元年有田一成。
又重也。
爾雅·釋地丘一成爲敦丘。
註成,猶重也。周禮曰:爲壇三成。
疏言丘上更有一丘,相重累者。
又釋名成,盛也。
又諡法安民立政曰成。
又州名。古西戎白馬氏國,西魏置成州,唐同谷郡。
又姓。周武王子成伯之後。
又盆成,陽成,皆複姓。
又集韻辰陵切,音承。本作郕。或省作成。地名。
又韻補叶𨻰羊切,音常。
范蠡曰得時不成,反受其殃。
又史記·龜筴傳螟螽歲生,五穀不成。叶上祥。考證:〔周禮·天官·大宰職有官成。註官成者,謂官府之有成事品式也。〕 謹照原文改爲八灋五曰官成。註官成,謂官府之成事品式也。
“成”形意通解
略說: 甲骨文從「戌」從「囗」,或從「戌」從「丁」,「丁」是聲符,甲骨文「囗」、「丁」同形,「囗」象城邑之形,「戌」象斧鉞,會以兵器守城圍之意,是「城」的初文(季旭昇、李艷)。詳解: 甲骨文有兩種字形,第一種從「戌」從「囗」,一說從「戌」從「丁」,「丁」是聲符,甲骨文「囗」、「丁」同形,「囗」象城邑之形,「戌」象斧鉞,會以兵器守城圍之意,是「城」的初文(季旭昇、李艷)。第二種字形從「戌」從一小豎「丨」,季旭昇認為丨是土的省形,李艷認為象木椿形,代表聚居地,其表義與「囗」表城邑同。
金文上承甲骨文第二種字形。春秋戰國金文於一小豎中間加一圓點為飾。
甲骨文從「囗」的「成」是大乙的廟號,或稱「唐」,即是商代開國之君「成湯」,而從一小豎的「成」多用作地名和用牲法。金文用作周朝第三代君主的稱號,牆盤:「憲聖成王。」此外,金文「成唐」(叔夷鐘)即典籍的「成湯」。表示成就,中山王方壺:「休有成工(功)」成功即成就功業之意。又假作「盛」,表示盛載,弔家父簠:「用成(盛)稻粱」。又用作地名,何尊:「隹(唯)王初遷宅于成周。」成周即周之東都洛陽。
《說文》:「成,就也。从戊丁聲。𢦩,古文成从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