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文言文意思
“戏”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戏”字

繁体:简化方式:符号化

拼音:/

“戏”字的古汉语解释

1.动词 游戏;玩耍。《孔雀东南飞》:“初七及下九,嬉莫相忘。”

2.名词 游戏活动;娱乐活动。《促织》:“宫中尚促织之。”

3.动词 戏弄;嘲弄;开玩笑。《廉颇蔺相如列传》:“传之美人,以弄臣。”

4.名词 歌舞、杂技等表演。《汉书·西域传赞》:“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抵之以观视之。”

huī

名词 通“麾”。大将的旌旗。《汉书·灌夫传》:“驰入吴军,至下。”

1.通“羲”,“伏羲”也作“伏戏”。

2.通“巇”,险峻。

“戏”国语辞典解释

动词
1.玩耍、嬉遊。例: 「嬉戲」「遊戲人間」《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嬰兒相與戲也,以塵為飯,以塗為羹。」 《三國演義》第一回:「玄德幼時,與鄉中小兒戲於樹下。」

2.開玩笑、嘲弄。例: 「戲弄」《論語.陽貨》「前言戲之耳!」 《國語.晉語九》「智襄子戲韓康子而侮段規。」

名词
1.一種以言語、表情或歌舞等傳達意念的表演。例: 「演戲」「唱戲」「京戲」「猴戲」「布袋戲」「歌仔戲」

2.姓。如三國時魏國有戲志才。

參見「於戲」 條。

huī

名词
軍中用以指揮的大旗。通「麾」《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兵罷戲下,諸侯各就國。」 《漢書.卷三一.陳勝項籍傳》「戲下騎從者八百餘人。」


动词
指揮。通「麾」《漢書.卷五二.灌夫傳》「(田)蚡乃戲騎縛夫置傳舍。」

“戏”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集韻韻會香義切正韻許義切,𠀤希去聲。
說文三軍之偏也。一曰兵也。
 又廣韻戲弄也。
禮·坊記閨門之內,戲而不歎。
戲謂孺子言笑者。
 又謔也。
詩·衞風善戲謔兮。
 又嬉也。
 又姓。
魏志穎川戲志才。
 又廣韻古文呼字。註詳口部五畫。
 又廣韻許羈切。
集韻韻會正韻虛宜切,𠀤音羲。
集韻嗚戲,歎辭。○按廣韻旣入虞韻,云古文呼字,又入支韻。亦訓歎辭,則戲字二音,本皆可讀。正字通云:詩於戲卽嗚呼,歎辭也或嘉美,或悲傷。末代文士輒爲體例,若哀誄祭文,卽爲嗚呼,封拜冊命,卽爲於戲。謂嗚呼爲哀傷,於戲爲歎美,妄爲穿鑿,其說誠是。然謂呼與戲通,則戲可讀呼,呼仍不可以讀戲,以戲字有羲音,呼字止入七虞也。
 又與羲通。伏羲。
莊子作伏戲。
史記作虙戲。
荀子·成相篇文武之道同虙戲。
 又地名。
魯語幽王滅於戲。
 又集韻呼爲切韻會吁爲切,𠀤與麾同。
集韻旗屬。
周禮·夏官建大麾以田。或作戲。
史記·項羽紀諸侯罷戲下,各就國。
同麾。
 又集韻驅爲切,音虧。傾側也。
周禮·春官·喪祝註執披備傾戲。
 又集韻於宜切,音漪。本作陭。
說文上黨陭氏阪。或作戲。
 又集韻桑何切,音娑。娑本作犧。
周禮·春官·兩獻註酒尊名。飾以翡翠。鄭司農說,或作獻,亦作戲。

“戏”形意通解

略說:」的本義是軍隊的主力軍以外的軍隊。

詳解:」從「」,「」聲,本義是三軍的主力軍以外的部分軍隊。《說文》:「戲,三軍之偏也。一曰兵也。从戈,䖒聲。」張世超等認為金文表示軍之偏師,師虎簋:「令女更乃且(祖)考,啻(嫡)官𤔲𠂇(左)右戲緐荊。

  「」又表示角鬥,《國語.晉語九》:「少室周為趙簡子之右,聞牛談有力,請與之戲,弗勝,致右焉。」韋昭注:「戲,角力也。

  高鴻縉認為「」同音通假作「」,故有玩耍、游戲等義。《史記.孔子世家》:「孔子為兒嬉戲,常陳俎豆,設禮容。

  「」又表示開玩笑,《論語.陽貨》:「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

  金文又用作國名。《春秋.襄公九年》:「同盟于戲」,杜預注:「戲,鄭地。」在今河南省內黃縣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