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兕”文言文意思
“兕”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兕(简繁同形)
拼音:sì
“兕”字的古汉语解释
sì
名词 犀牛一类的动物。一说是雌犀。《季氏将伐颛臾》:“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兕”国语辞典解释
sì
名词古代一種似牛的野獸。《爾雅.釋獸》:「兕,似牛。」 晉.郭璞.注:「一角,青色,重千斤。」 《論語.季氏》:「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
“兕”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徐姊切集韻韻會序姊切,𠀤音祀。說文狀如野牛而靑。象形。本作𤉡。
爾雅·釋獸兕似牛。
註一角,靑色,重千斤。
疏其皮堅厚,可制甲。交州記,角長三尺餘,形如馬鞭柄。
儀禮·鄕射禮大夫兕中各以其物獲。
註兕,獸名。
周禮·冬官考工記兕甲六屬。
又,兕甲壽二百年。
韻會陸佃云:兕善抵觸,故先王制罰爵以爲酒戒。
詩·周南我姑酌彼兕觥。
傳兕觥,角爵也。考證:〔周禮·冬官考工記兕甲六屬。註兕甲壽二百年。〕 謹按下句亦考工記正文,非註也。註字謹改爲又字。
“兕”形意通解
略說: 甲骨文乃獨體象形字,象犀牛一類的動物,頭上有角。後來角形變為「凹」,身體變為四條斜筆,字形寫作「𤉡」,是「兕」的異體。詳解: 甲骨文乃獨體象形字,象犀牛一類的動物,頭上有角。後來角形變為「凹」,身體變為四條斜筆,字形寫作「𤉡」,是「兕」的異體。《說文》:「𤉡,如野牛而青。象形。與禽、离頭同。凡𤉡之屬皆从𤉡。兕,古文从儿。」又《山海經.海內南經》記載曰:「兕其狀如牛,蒼黑一角。」然而,《爾雅.釋獸》、《左傳.宣公二年》和《周禮.冬官.函人》等文獻都以「犀」、「兕」並稱,故「兕」很可能是類似「犀」的動物,一說即雌犀(參《集韻》)。又《論語.季氏》:「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老子.第五十章》中亦有「陸行不遇兕虎……兕無所投其角。」「兕」指帶角、與虎相匹的猛獸,其意亦甚明顯。《詩.周頌.絲衣》「兕觥其觩,旨酒思柔」和《詩.豳風.七月》「稱彼兕觥,萬壽無疆」等句中提到的「兕觥」就是以兕角造的酒器。
甲骨文用作本義,如《合集》10407正:「隻(獲)兕六、豕十㞢(又)六、麇百㞢(又)九十㞢(又)九。」意謂獲得了六隻兕、十六隻豬和一百九十九隻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