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文言文意思
“兆”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兆(简繁同形)
拼音:zhào
“兆”字的古汉语解释
zhào
1.名词 古代占卜时,占卜者观看龟甲烧灼形成的裂纹,用来判断吉凶,这种裂纹就叫兆。《史记·文帝本纪》:“卜之龟,卦兆得大横。”
【引】预兆;征兆。事情发生前的迹象。《商君书·算地》:“此亡国之兆也。”
2.动词 开始。《左传·哀公元年》:“能布其德,而兆其谋。”
3.名词 祭坛或墓地的界域。《左传·哀公二年》:“素车朴马,无入于兆。”
4.数词 古代以百万或万亿为兆,常用来表示多。《尚书·吕刑》:“兆民赖之。”《九章·惜诵》:“又众兆之所雠。”
“兆”国语辞典解释
zhào
名词1.龜甲、獸骨等燒灼後所出現的裂紋,古人藉以占卜吉凶。《禮記.月令》:「命大史釁龜筴,占兆審卦吉凶。」 漢.鄭玄.注:「占兆,龜之繇文也。」 唐.韓愈〈復志賦〉:「假大龜以視兆兮,求幽貞之所廬。」
2.事情發生前所顯露的徵候、跡象。例: 「預兆」 、「吉兆」 、「不祥之兆」 。
3.數目字。億的萬倍。例: 「一兆」 、「十兆」 。
4.墳地、墓地。唐.韓愈〈祭十二郎文〉:「吾力能改葬,終葬汝於先人之兆。」
5.姓。如明代有兆元享。
动词
預先顯示。例: 「瑞雪兆豐年」 。
形容词
眾多的。《書經.呂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兆”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治小切集韻韻會直紹切,𠀤音肇。說文灼龜坼也。
周禮·春官·大卜掌三兆之法,一曰玉兆,二曰瓦兆,三曰原兆。
註兆者,灼龜發于火,其形可占者。
前漢·文帝紀兆得大橫。
註應劭曰:龜曰兆。
又壇域塋界皆曰兆。
前漢·郊祀志謹按周官兆五帝于四郊。
註兆謂爲壇之塋域也。
孝經·喪親章卜其宅兆,而安厝之。
註塋墓界域也。
又朕兆。
老子·道德經我則泊兮其未兆。
註意未作之時也。
又數名。
韻會十萬爲億,十億爲兆。
又京兆。
韻會兆者,衆數。言大衆所在也。
又史記·曆書游兆執徐三年。
註游兆,景也。執徐,辰也。丙辰歲也。
又韻補叶直遙切,音朝。
晉書·樂志歌神之來,光景昭。聽無聲,視無兆。
“兆”形意通解
略說: 「兆」字甲骨文表示洪水來了,兩人相背逃走,本義是逃跑。詳解: 「兆」字甲骨文從「水」從兩「人」,兩人均背水向外,上古洪水為患,「兆」字表示兩人背水而逃,是「逃」的初文,本義是逃跑,逃避(于省吾)。
「兆」字發展到金文,人形漸訛變為「止」形,參見「姚」字所從之「兆」(金文未見單獨的「兆」字),大概是「止」形更能顯出逃跑之義,起表意作用。
「兆」字甲骨文用為地名,指洮水。
《說文》:「𠧞,灼龜坼也。從卜;兆,象形。兆,古文兆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