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文言文意思
“允”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允(简繁同形)
拼音:yǔn
“允”字的古汉语解释
yǔn
1.形容词 诚实;真实。《尚书·舜典》:“夙夜出纳朕命,惟允。”
【又】的确;确实。《诗经·大雅·公刘》:“豳居允荒。”
2.形容词 得当;公平。《后汉书·虞诩传》:“祖父经,为郡县狱吏,案法平允。”
3.动词 答应;允许。任昉《为褚蓁让代兄袭封表》:“未垂矜允。”
“允”国语辞典解释
yǔn
动词答應、許可。例: 「應允」 。唐.韓愈〈上鄭尚書相公啟〉:「不蒙察允,遽以慚歸。」
形容词
公平、得當。例: 「公允」 。《後漢書.卷五八.虞詡傳》:「祖父經,為郡縣獄吏,案法平允,務存寬恕。」
副词
果真。《詩經.大雅.公劉》:「度其夕陽,豳居允荒。」 漢.揚雄《法言.問道》:「允治天下,不待禮文與五教,則吾以黃帝堯舜為疣贅。」
名词
姓。如上古時代有允格。
“允”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余準切集韻韻會庾準切,𠀤音尹。說文允,信也。从㠯人。
徐曰儿,仁人也,故爲信。
又爾雅·釋詁允,信也。
疏謂誠實不欺也。按方言云:徐魯之閒曰允。
書·君奭公曰:告汝朕允。
又玉篇允,當也。
又增韻肯也。
又通作盾。中盾,官名。
前漢·班固敘傳數遣中盾,請問近臣。
註師古曰:盾讀曰允。
又正韻羽敏切,音隕。義同。
又集韻余專切,音鉛。
前漢·地理志金城郡允吾。
註應劭曰:允吾,音鈆牙。
“允”形意通解
略說: 甲骨文表示人在點頭允許。本義是應允、許可。詳解: 甲骨文從◎從「人」,象人而突顯頭部,表示點頭允許之意。本義是應允、許可。後期金文上部變為從「㠯」,「㠯」即是「以」字,作為「允」的聲符。
「允」的本義是點頭答應,引申有誠信之意。《說文》:「允,信也。从儿,㠯聲。」《書.舜典》:「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惟允。」孔安國傳:「納言,喉舌之官,聽下言納於上,受上言宣於下,必以信。」孔傳指出「納言」是官名,意謂命令你做納言,朝夕傳達我的命令,要有誠信。
金文後來下加從「女」形,「女」形是「止」形之訛,這種字形後來分化出「夋」字。
甲骨文表示果然、真的,多用於驗辭,《合集》29955:「貞:今夕雨。允雨。」此辭貞卜今晚會下雨,晚上果然下雨了。
金文表示信、誠,班簋:「允才(哉)」,「允哉」相當於「誠然」。中山王方壺:「於(嗚)虖(呼),允哉若言﹗」意謂所言屬實,所言非虛。又通假為「以」,㠱伯盨:「允(以)𨒌(征)允(以)行」,意謂(這件青銅器)用來隨行。
戰國竹簡表示取信於人,《郭店簡.成之聞之》簡25-26:「《詔命》曰:『允帀(師)淒(濟)惪(德)』。此言也,言信於眾之可以淒(濟)惪(德)也。」意謂《詔命》說:「取信於眾成就道德」。這句話,說的是取信於民眾可以成就道德。又表示使人相信,《郭店簡.成之聞之》簡36:「君子曰:從允懌(釋)過,則先者余(除),來者信。」意謂君子說:從誠信出發寬宥過錯,則除去以前之過錯,今後才能使人相信(劉釗)。又表示果然、真的,《清華簡一.保訓》簡3:「今朕疾允病」。《清華簡一.祭公》簡9:「公懋拜手稽首,曰:『允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