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愠”国语辞典解释
yùn
动词怨恨。《論語.學而》:「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後漢書.卷二八下.馮衍傳》:「憤馮亭之不遂兮,慍去疾之遭惑。」
“愠”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正韻於問切集韻韻會紆問切,𠀤音蕰。說文怒也。本作慍。
廣韻恚也。
倉頡篇恨也。
詩·邶風愠于羣小。
又集韻委隕切韻會委粉切,𠀤音惲。心所蕰積也。
又或作蘊。
詩·檜風我心蘊結兮。
又集韻鄔本切韻會烏本切,𠀤音穩。愠愉,煩憒也。
亦作菀。
詩·小雅我心菀結。
註徐音於阮反。
又集韻紆勿切,音鬱。心所鬱積也。或作惌,省作宛。
史記·倉公傳宛篤不發。
又叶於云切,音煴。
虞舜南風歌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昷心爲愠,含怒意。或解含悶,非。(慍)正韻愠本字。◎按說文从心𥁕聲。正字通从昷,以从𥁕爲譌,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