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文言文意思
“召”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召(简繁同形)
拼音:zhào/shào
“召”字的古汉语解释
zhào
1.动词 呼唤。《荆轲刺秦王》:“方急时,不及召下兵。”
2.动词 召见。《张衡传》:“大将军邓陟奇其才,累召不应。”
3.动词 召集。《陈涉世家》:“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4.动词 招致。《吕氏春秋·君守》:“此所谓以阳召阳,以阴召阴。”
“召”国语辞典解释
zhào
动词1.呼喚,特指上對下的呼喚。例: 「召喚」 、「召集」 。《左傳.僖公三十二年》:「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師於東門之外。」
2.招致、引來。例: 「召禍」 。《書經.微子》:「降監殷民,用乂讎斂,召敵讎不怠。」
shào
名词1.國名。周畿內國,故址約在今大陸地區陝西省岐山縣西南。
2.姓。如漢代有召平。
“召”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直少切集韻韻會正韻直笑切,𠀤潮去聲。說文評也。
王逸曰以手曰招,以言曰召。
書·甘誓大戰于甘,乃召六卿。
詩·齊風自公召之。
禮·曲禮父召,無諾唯而起。
又廣韻正韻實照切集韻韻會時照切,𠀤同邵。
廣韻邑名。
詩序甘棠,美召伯也。
箋召伯,姬姓,名奭,食邑于召。
又姓。
廣韻召公之後。
前漢·循吏傳召信臣,九江壽春人。
氏族博考春秋召與邵一氏,後分爲二,汝南安陽之族皆从邵。
“召”形意通解
略說: 「召」字表示置酒招待賓客(李孝定),「召」可能是「招」的初文,本義是招待。詳解: 「召」字的造字本義有許多不同看法。馬如森釋字象人釀酒口而飲之。徐中舒釋:「表示主賓相見,相互紹介,侑於尊俎之間,當為紹介之紹初文。」李孝定認為「召」字表示置酒招待賓客,可能是「招」的初文,本義是招待。
甲骨文繁體從兩倒手形,從「刀」聲,從「酉」從「曾」。象兩手把酒瓶放在蒸煮器具(「曾」)的上面,本義是煮酒。也可能與釀酒有關(蔣玉斌)。「刀」是聲符。後簡省為「召」。
甲骨文用作地名,金文表示輔助之義,皆寫作繁體「召」字(兼從酉、曾),盂鼎:「夙夕召我一人烝四方」。又表示呼喚、宣召之義,多寫作簡體「召」字(只從刀從口),克鐘:「王乎(呼)士曶召克」。又用作地名、姓氏和人名。
《說文》:「召,𧦝也。从口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