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文言文意思
“冠”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冠”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guān/guàn

“冠”字的古汉语解释

guān

1.名词 帽子。《屈原列传》:“新沐者必弹。”

2.名词 鸟类头顶上突出的肉或翎毛。《促织》:“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上,力叮不释。”

【辨】冠,冕,巾,弁,帽。“冠”是帽子总称。“冕”是帝王、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巾”是扎在头上的织物。“弁”是用皮革做成的帽子。“帽”是后起字。

guàn

1.动词 戴帽子。《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切云之崔嵬。”

2.名词 古代的一种礼仪,男子二十岁束发加冠,表示已成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者五六人。”

3.动词 位居第一。《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一时。”

【冠盖】官吏的衣着和车乘。引申指官吏。

“冠”国语辞典解释

guān

名词
1.帽子。例: 「皇冠」「鳳冠」「桂冠」「怒髮衝冠」《左傳.哀公十五年》「君子死,冠不免。」

2.位於頂端像帽子的東西。例: 「雞冠」「花冠」 。南朝陳.徐陵〈鬥雞〉詩: 「花冠已衝力,芥爪復驚媒。」

guàn

动词
1.戴帽子。《漢書.卷四三.酈食其傳》「諸客冠儒冠來者,沛公輒解其冠。」

2.男子已成年。唐.劉禹錫〈子劉子自傳〉:「初,禹錫既冠,舉進士,一幸而中試。」 《醒世恆言.卷三.賣油郎獨占花魁》「朱重長成一十七歲,生得一表人才,須然已冠,尚未娶妻。」

3.覆蓋。《文選.江淹.雜體詩.謝僕射》「時菊耀巖阿,雲霞冠秋嶺。」

4.超越、領先。例: 「獨冠群芳」《史記.卷五三.蕭相國世家.太史公曰》「位冠群臣,聲施後世。」

5.加上。例: 「冠夫姓」「冠罪名」

名词
一種古代的儀式。為年滿二十歲的男子戴上帽子的成年禮。後亦稱成年男子為「冠」《論語.先進》「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


形容词
第一的、最優秀的。例: 「冠軍」

“冠”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古丸切正韻沽歡切,𠀤音官。
說文絭也,所以絭髮。从冖,元。有法制,故从寸。
徐曰取其在首,故从元。古亦謂爲元服。
白虎通者,卷也。卷持其髮也。
釋名,貫也,所以貫韜髮也。
後漢·輿服志上古穴居野處,衣毛冒皮。後世聖人見鳥獸有角𩑞胡,遂制冕纓緌。
 又姓。
風俗通古者鶡子之後。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玩切,官去聲。
禮·曲禮二十曰弱
者,禮之始也。故聖王重
白虎通男子幼,娶必
韻會男子二十加
 又爲衆之首曰
前漢·魏相丙吉傳贊高祖開基,蕭曹爲
史記·灌夫傳夫名三軍。
 又姓。
韻會列仙傳有仙人先。
 又叶俱倫切,音麇。
張紘枕箴瓌材允麗,惟淑惟珍。安安文枕,式彼弁
 又韻補叶居員切,眷平聲。
劉歆·孟母贊子學不進,斷機示焉。子遂成德,爲當世
 又叶扃縣切,音睊。
蘇轍·燕山詩丹子號無策,亦數游俠。玉帛非足云:女子罹蹈踐。

“冠”形意通解

略說: 甲骨文從「」從「」,「」亦是聲符。「」象帽子,「」象人形而突出頭部,全字會人戴着帽子之意。本義是帽子。

詳解: 甲骨文從「」從「」,「」亦是聲符。「」象帽子,「」象人形而突出頭部,全字會人戴着帽子之意。本義是帽子。戰國竹簡或不從「」而從「」,「」、「」古本一字(林義光)。小篆「」字從「」從「」從「」,「」本象手形,「」象帽子,象手拿帽子戴在人的頭上之形(林義光)。《孟子.滕文公上》:「『許子冠乎?』曰:『冠。』

  「」的本義是帽子,形狀象帽子的東西也稱「」,如雞冠、花冠、樹冠。戴帽子也稱「」。古時男子二十歲舉行冠禮,加冠是已成年的象徵。帽子覆蓋頭部,故「」又有覆蓋的意思,《文選.張衡〈東京賦〉》冠南山」,薛綜注:「冠,覆也。」帽子戴在頭上,故「」又有高出之意,「冠軍」最初是指超越諸軍之上,後泛稱得第一者。《漢書.項籍傳》:「號卿子冠軍」,顏師古注:「冠軍,言其在諸軍之上。

  甲骨文用作人名,《合集》6947正:「令冠往洗。」表示命令冠前往洗。戰國竹簡用作本義,《郭店楚簡.唐虞之道》簡25-26:「古者聖人廿而冠」。

  戰國秦簡「」字寫作「」,《睡虎地秦簡.日書乙種》簡189:「甲乙夢被黑裘衣寇〈冠〉」。「」應是「」的誤字,表示帽子。

  《說文》:「冠,絭也。所以絭髮,弁冕之總名也。从冂从元,元亦聲。冠有法制,从寸。」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冠以約束髮,故曰絭髮,引伸為凡覆蓋之偁。」徐鍇《說文解字繫傳》:「冠,取其在首,故從元,故謂冠為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