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文言文意思
“农”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農简化方式:草书楷化
拼音:nóng
“农”字的古汉语解释
nóng
1.名词 耕种。《汉书·食货志》:“辟土植谷曰农。”《寡人之于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2.名词 耕种的人,即农民。《论语·子路》:“吾不如老农。”
3.形容词 勤勉。《管子·大匡》:“耕者用力不农,有罪无赦。”
【农父】⒈古代官名,司徒的尊称。⒉农夫,即农民。
“农”国语辞典解释
nóng
动词1.種植、耕種。漢.鼂錯〈論貴粟疏〉:「貧生於不足,不足生於不農。」
2.努力、勤勉。《左傳.襄公十三年》:「小人農力以事其上,是以上下有禮。」 三國魏.嵇康〈答難養生論〉:「五穀易殖,農而可久。」
名词
1.耕種事業。例: 「士、農、工、商」 。漢.鼂錯〈論貴粟疏〉:「方今之務,莫若使民務農而已矣。」
2.耕種的人。例: 「花農」 、「菜農」 、「果農」 。《論語.子路》:「吾不如老農。」
形容词
耕種的、農作的。例: 「農具」 、「農舍」 、「不失農時」 。
“农”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𠀤奴冬切,音儂。說文耕也,種也。
書·洪範農用八政。
註農者,所以厚生也。
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職任萬民。一曰三農生九穀。
註三農:山農、澤農、平地農也。
左傳·襄九年其庶人力于農穡。
註種曰農,斂曰穡。
又神農,古炎帝號。
前漢·食貨志闢土植穀曰農。炎帝敎民植穀,故號神農氏,謂神其農業也。
又萬山氏有子曰農,能植百穀,後世因名耕甿爲農。
又司農,官名。
前漢·百官志秦曰治粟內史,漢景帝更名大司農。
又弘農,郡名。
前漢·地理志註武帝元鼎四年置。
又姓也。
風俗通神農氏後。
又叶奴當切,音囊。
潘岳·籍田頌思樂甸畿,薄采其芳。大君戾止,言籍其農。
又叶奴刀切,音猱。
束皙·勸農賦惟百里之置吏,各區別而異曹。考治民之踐職,美莫富乎歡農。
“农”形意通解
略說: 甲骨金文皆從「林」從「辰」從「又」,金文或加從「田」,「辰」是上古除草的農具,農的本義是用農具清除田中的雜草之意,引伸為耕作。詳解: 甲骨金文皆從「林」從「辰」從「又」,金文或加從「田」,「辰」是上古除草的農具,農的本義是用農具清除田中的雜草之意,引伸為耕作。參見「辰」。甲金文或省去象手形的「又」。至小篆變為從象雙手的「𦥑」。郭沫若、楊樹達認為「辰」是「蜃」的初文,象蜃蛤,古人於貝殼石片之下,附上提手,作為農具。《淮南子.氾論》:「古者剡耜而耕,摩蜃而耨。」高誘注:「蜃,大蛤,摩令利,用之耨。耨,除田穢也。」
裘錫圭指出農業的「農」和表示除草的「耨」是一字分化,農耕之前,需要清除雜草林木,才能開墾土地,闢為農田,以事耕作。他又認為「辰」是象「斤」、「钁」一類農具,而非「蜃」。參見「辱」。
甲骨文表示開荒除草,《乙》8502:「蓐(農)芀方」。又用為地名。金文表示耕作,令鼎:「王大耤農于諆田」,表示周王在諆田舉行大藉田之禮。又用作人名。又指稼穡、農作物,牆盤:「農穡」。
戰國竹簡表示農耕,《上博竹書五.三德》簡15:「俯視地利,敄(務)農敬戒」。
「農」小篆作「䢉」,《說文》:「䢉,耕也。从䢅囟聲。𨑋,籒文䢉从林。𦦥,古文䢉。辳,亦古文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