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文言文意思
“军”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軍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jūn
“军”字的古汉语解释
jūn
1.名词 军队;部队。《鸿门宴》:“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名词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谋攻》:“心用兵之法,……全军为上。”
3.动词 驻军;驻扎。《鸿门宴》:“沛公军霸上。”
4.名词 驻地;军营。《鸿门宴》:“项伯乃夜马之沛公军。”
5.名词 军士;士兵。《孙膑减灶》:“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6.名词 宋代行政区划的一级,隶属于“路”,下辖“县”。《文献通考·舆地》:“州、府、军、监三百二十二。”
“军”国语辞典解释
jūn
名词1.武裝部隊、兵種。例: 「陸軍」 、「海軍」 、「空軍」 。
2.兵士的通稱。《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軍皆殊死戰,不可敗。」 元.石君寶《秋胡戲妻》第四折:「元來他做了官,不是軍了也。」
3.野戰部隊中大於師而小於軍團的最小戰略單位,通常轄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師及必要的戰鬥支援與勤務支援部隊。
4.陣地。唐.高適〈燕歌行〉:「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5.古時將犯人送至邊疆勞役的刑罰。例: 「發配充軍」 。《明史.卷九三.刑法志一》:「軍有終身,有永遠。」
动词
1.駐紮、屯兵。《左傳.桓公八年》:「楚子伐隨,軍於漢淮之間。」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
2.編成軍隊。《左傳.宣公十二年》:「晉之餘師不能軍,宵濟亦終夜有聲。」
“军”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舉云切集韻韻會拘云切,𠀤音君。玉篇衆也。
周禮·地官五師爲軍。
註萬二千五百人。周制:天子六軍。諸侯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
又軍禮。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軍禮平邦國。
註謂威其不協僭差者。
又師所駐曰軍。
左傳·桓六年軍於瑕以待之。
戰國策軍于邯鄲之郊。
註屯也。
又姓。冠軍侯之後,因氏。
又說文軍,圜圉也。一曰軍,兵車也。
“军”形意通解
略說: 「軍」金文初從「勹」從「車」,中山王鼎從「車」,「勻」聲,九年將軍戈則從「車」從「螾」。詳解: 金文表示軍隊,中山王鼎:「親率三軍之眾,以征不宜(義)之邦」。
《周禮.地官.司徒》:「五旅為師,五師為軍。」鄭玄注:「軍萬二千五百人。」
《說文》:「軍,圜圍也。四千人爲軍。从車,从包省。軍,兵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