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文言文意思
“俊”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俊”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jùn

“俊”字的古汉语解释

jùn

1.形容词 才智出众。《荀子·大略》:“天下国有士,世有贤人。”《滕王阁序》:“雄州雾裂,采星驰。”

2.名词 才智出众的人。《过秦论》:“山东豪并起而亡秦族矣。”

3.形容词 大。《过小孤山大孤山》:“有鹘抟水禽,掠江东南而去。”

4.形容词 秀美;美丽。《林黛玉进贾府》:“目修眉,顾盼神飞。”

“俊”国语辞典解释

jùn

形容词
1.傑出的。《書經.洪範》「俊民用章,家用平康。」 《文選.曹植.七啟》「若夫田文、無忌之儔,乃上古之俊公子也。」

2.容貌秀美。例: 「俊俏」 。元.喬吉《揚州夢》第三折:「端詳著厖兒俊,思量著口兒甜,怎肯教意兒差。」 《紅樓夢》第六九回:「老祖宗且別問,只說比我俊不俊。」

名词
才智出眾的人。例: 「俊碩」「俊彥」《孟子.公孫丑上》「尊賢使能,俊傑在位。」 漢.趙岐.注:「俊,美才出眾者也。」

“俊”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子峻切集韻韻會正韻祖峻切,𠀤音儁。
說文材千人也。
馬氏曰智過千人曰
北史·蘇綽傳萬人之秀曰
禮·王制司徒論選士之秀者,而升之學,曰士。
 又月令孟夏命大尉贊桀,遂賢良。
 又與儁峻𠀤通。
書·堯典克明德。
同峻。
 又同畯。
史記·宋世家引書洪範,民用章,作畯民。
 又通作駿。
史記·屈原傳誹駿疑傑。
 又與𠬍同。
戰國策世無東郭盧氏之狗。
又作逡。

“俊”形意通解

略說: 從「」,「」聲。本義是才能出眾的人,引申表示卓越、傑出。

詳解: 從「」,「」聲。本義是才能出眾的人。《說文》:「俊,材千人也。从人,夋聲。」如《孟子.公孫丑上》:「尊賢使能,俊傑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願立於其朝矣。《淮南子.泰族》:「故知過萬人者謂之英,千人者謂之俊,百人者謂之豪,十人者謂之傑。

  「」引申表示卓越、傑出。如《管子.水地》:「地者,萬物之本原,諸生之根菀也,美惡、賢不肖、愚俊之所生也。《漢書.儒林傳》:「(倪)寬有俊材,初見武帝,語經學。

  「」也表示外表出色、漂亮。如元代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四折:「扭捏著身子兒百般做作,來往向人前賣弄俊俏。」明代馮夢龍《醒世恒言.吳衙內鄰舟赴約》:「主人有女年方二八,頗有姿色,聽得父親說其夢兆,道潘郎有狀元之分,在窗下偷覷,又見他儀容俊雅,心懷契慕,無繇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