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摛”文言文意思
“摛”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摛(简繁同形)
拼音:chī
“摛”字的古汉语解释
chī
1.播扬。梁简文帝《神山寺碑》:“此亦仙岫,英名远摛。”
2.铺陈。苏轼《沁园春》词:“云山摛锦,朝露团团。”
【又】舒张,舒展。许敬宗《尉迟恭碑》:“凤羽摛姿,龙媒聘逸。”
【摛辞】遣辞作文。
【摛翰】舒笔。指作文。
“摛”国语辞典解释
chī
动词1.舒展。唐.許敬宗〈唐并州都督鄂國公尉遲恭碑〉:「鳳羽摛姿,龍媒騁逸。」
2.鋪敘。《文選.班固.答賓戲》:「雖馳辯如濤波,摛藻如春華。」 唐.孫樵〈與王霖秀才書〉:「儲思必深,摛詞必高。」
3.傳播、傳揚。南朝梁.簡文帝〈神山寺碑〉:「此亦仙岫,英名遠摛。」
“摛”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丑知切集韻韻會正韻抽知切,𠀤音螭。說文舒也。
增韻布也,掞也。
又發也。
班固·答賔戲摛藻如春華。
又集韻韻會𠀤鄰知切,音離。張也。與攡同。互見攡字註。本作摛今作摛。附十一畫,誤。摛字从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