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啻”文言文意思
“啻”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啻”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chì

“啻”字的古汉语解释

chì

副词 仅;只,止。常“不啻”连用。《促织》虽连城拱璧不也。”

“啻”国语辞典解释

chì

副词
但、只、僅。常用於疑問詞或否定詞之後。例: 「不啻」「何啻」「奚啻」

(一)之又音。

“啻”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𠀤施智切,音翅。
說文語時不也。一曰諟也。
正字通二義未詳。
玉篇買賣云不也。
六書故猶止也,猶言何止。今吳方言凡已詞加一字,猶言不但已也。
書·秦誓如自其口出。
韻會或作翅。
 又與適通。
戰國策疑臣者不適三人。
同。
 又集韻餘也。
韻會過多也。
 又集韻丁計切,音帝。高聲。
一曰諟也。

“啻”形意通解

略說: 金文從「」,「」聲,構形初義不明。金文與小篆形同。

詳解: 金文用通讀為「」,文獻作「」,表示繼承,師酉簋:「𤔲乃祖啻官」詢簋:「今余令(命)女(汝)啻官𤔲邑人」。又用為「」,表示敵人,[冬戈]簋:「卑(俾)克厥啻(敵)」。又讀為「」,祭名。剌鼎:「王啻(禘),用牡于大室。」又借為「」,買簋:「用追孝于朕皇且(祖)啻(帝)考」。

  《說文》:「啻,語時不啻也。从口帝聲。一曰啻,諟也。讀若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