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文言文意思
“乖”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乖”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guāi

“乖”字的古汉语解释

guāi

1.形容词 背离;不一致。《汉书·艺文志序》:“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而大义。”

2.形容词 乖巧;机灵。《西游记》:“行者的眼。”

【乖角】⒈抵触;闹矛盾。⒉错误;怪僻。⒊机灵。

“乖”国语辞典解释

guāi

形容词
1.彆扭、性情怪異。例: 「乖僻」「乖戾」

2.形容懂事、聽話。例: 「乖巧」「這孩子真乖!」

动词
1.違背、不合。例: 「名實相乖」 。唐.韓愈〈五箴.行箴〉:「行與義乖,言與法違。」

2.分離。《史記.卷一一〇.匈奴傳》「漢使兩使者,一弔單于,一弔右賢王,欲以乖國。」 《聊齋志異.卷二.鳳陽士人》「鸞鳳久乖,圓在今夕。」

名词
聰明、機伶。例: 「賣乖」「上一次當,學一次乖。」 《文明小史》第二九回:「原來如此!這樣辦法,俺也學著個乖了。」

“乖”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古懷切集韻韻會正韻公懷切,𠀤怪平聲。
說文背呂也。象脅肋形。
玉篇戾也,異也。睽也,背也。
易·序卦傳家道窮必,故受之以睽。睽者,也。
左傳·昭三十年伍員曰:楚執政衆而
 又貴州夷寨有西。
 又韻補叶公回切,音規。
前漢·敘傳官失學微,六家分。壹彼壹此,庶硏其幾。

“乖”形意通解

略說: 從「𦫳」,從「𠔁」,隸變後寫作「」,表示違背。

詳解: 從「𦫳」,從「𠔁」,隸變後寫作「」,表示違背。《說文》:「戾也。从𦫳而(兆)[𠔁]。(兆)[𠔁],古文別。《易‧序卦》:「家道窮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

  「」可表示分離。南朝梁任昉〈與沈約書〉:「將乖之際,不忍告別。

  「」也表示隔絕、斷絕。宋歐陽修〈清平樂〉:「別來音信全乖,舊期前事堪猜。

  「」還表示差異、不同。晉葛洪《抱樸子‧辭義》:「五味舛而並甘,眾色乖而皆麗。

  「」也指反常、謬誤。《禮記‧樂記》:「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

  「」還指不順利、不如意。唐韓愈〈贈崔立之評事〉:「時命雖乖心轉壯,技能虛富家逾窘。

  「」亦表示機靈、聰明。唐李廓〈上令狐舍人〉:「宿客嫌吟苦,乖童恨睡遲。

  「」也可指不淘氣、馴服。《西游記》第42回:「好乖兒女,也罷也罷,向前開路,我和你去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