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言文意思
“乐”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乐”字

繁体:简化方式:草书楷化

拼音:/yuè

“乐”字的古汉语解释

yuè

1.名词 音乐。《琵琶行》:“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耳暂明。”

2.名词 乐器。《周礼·春官》:“掌六律六同之和……以为器。”

3.动词 欣赏音乐。《庄暴见孟子》:“独乐,与人乐,孰乐?”

1.形容词 快乐。《兰亭集序》:“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也。”

【又】<形意动>。以……为乐。《谏太宗十思疏》:“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2.名词 乐趣。《岳阳楼记》:“此何极。”

3.动词 喜欢;乐意。《治平篇》:“人未有不为治平之民者也。”

【乐方】音乐的法度。

【乐岁】丰年。

“乐”国语辞典解释

yuè

名词
1.有規律而和諧動人的聲音。例: 「音樂」「奏樂」「軍樂」《論語.子路》「事不成,則禮樂不興。」

2.六經之一。即樂經,相傳亡於秦火。例: 「詩、書、禮、樂、易、春秋,謂之六經。」

3.姓。如戰國時燕國有樂毅。

形容词
歡喜、愉悅。例: 「快樂」「歡樂」「樂事」《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名词
1.快樂的事或態度。例: 「人生一大樂」《左傳.隱公元年》「其樂也融融。」 《論語.雍也》「回也不改其樂。」

2.聲色情事。《國語.越語下》「今吳王淫於樂而忘其百姓。」

动词
1.笑。例: 「把一屋子的人都逗樂了!」

2.喜愛。例: 「樂於助人」「樂於行善」

lào

名词
地名用字。如大陸地區河北省有樂亭、山東省有樂陵。

yào

动词
喜好、欣賞。用於文言文。《論語.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乐”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五角切集韻韻會正韻逆角切,𠀤音岳。
說文五聲八音之總名。
書·舜典夔,命女典樂,敎胄子。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
易·豫卦先王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
禮·樂記大樂與天地同和。
 又鐘鼓、羽籥、干戚,樂之器也。屈伸、俯仰、綴兆、舒疾,樂之文也。
孝經移風易俗,莫善于樂。
 又姓。
左傳晉大夫樂王鮒,戰國策燕樂毅。複姓。
孟子樂正裘。
 又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各切,𠀤音洛。喜樂也。
通論喜者主於心,樂者無所不被。
易·繫辭樂天知命。
孟子與民同樂。
 又集韻力照切正韻力召切,𠀤音療。
詩·陳風可以樂飢。毛音洛,鄭音療。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魚敎切。
論語仁者樂山。
 又益者三樂。
 又韻補盧谷切,音祿。
太公·下略四民用虛,國乃無儲。四民用足,國乃安樂。
班固·東都賦食舉雍徹,太師奏樂,陳金石,布絲竹。
 又唐韻魯刀切,音勞。
廣韻伯樂相馬。一作博勞。考證:〔孝經移風移俗,莫善于樂。〕 謹照原文移俗改易俗。

“乐”形意通解

略說: 甲骨文表示木上繫有琴弦,本義是木造樂器,引申為音樂、快樂。

詳解: 甲骨文從「」從「」,羅振玉釋:「從絲附木上,琴瑟之象也。」字象木頭上附著琴弦,本義是木造樂器,引申為音樂、快樂。西周中期金文加從「」,「」為拇指之形,全字會以手指彈琴之意(田倩君)。一說以為「」是追加的聲符(劉釗)。春秋以後「」或寫作「」形,參子璋鐘「」字字形。楚系文字「」或寫作「」形,見《上博竹書二.容成氏》簡30。另「」或因「」而類化,參《上博竹書七.君人者何必安哉甲本》簡5。

  《說文》:「樂,五聲八音緫名。象鼓鞞。木,虡也。」段玉裁注:「〈樂記〉曰:『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比音而樂之,及干戚羽旄謂之樂。』音下曰:『宮商角徵羽,聲也。絲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樂之引伸為哀樂之樂。

  甲骨文用作地名,《合集》33153:「才(在)樂。《合集》36501:「今日步于樂,亡(無)災。

  金文指奏樂器,井弔鐘:「其子孫孫永日鼓樂𢆶(茲)鐘。」又用作動詞,意謂使人快樂。敬事天王鐘:「㠯(以)樂君子。」王孫遺者鐘:「用樂嘉賓。《詩.小雅.鹿鳴》:「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鐘銘提到的「」正與「鼓瑟吹笙」相類,即指奏樂以使人快樂。令狐君壺:「康樂我家」,意即使我家人安樂健康。《史記.樂書》:「而民康樂。」張守節正義:「樂,安。」另「」又用作人名,樂乍旅鼎:「樂乍(作)旅鼎。

  戰國竹簡「」指音樂,《上博竹書四.曹沫之陳》簡10-11:「不晝寢,不飲酒,不聖(聽)樂。」又有「樂正」一詞,意指負責音樂的官員。《上博竹書二.容成氏》簡30:「舜乃欲會天地之氣而聖(聽)用之,乃立質㠯(以)為樂正。」指舜又想要交會並任用天地陰陽之氣,於是立名叫質的人為樂正。又指使人快樂,《上博竹書一.性情論》簡12:「好丌(其)頌(容),樂丌(其)道。

  漢帛書「」讀為「」,用作水名,即今濟南市北的小清河。《馬王堆帛書.春秋事語.魯桓公與文姜會齊侯於樂章》第92行:「魯亘(桓)公與文羌會齊侯於樂。《左傳.桓公十八年》:「公會齊侯於濼,遂及文姜如齊。」杜預注:「濼水在濟南歷城縣西北入濟。」又讀作「」,《馬王堆帛書.六十四卦.無孟》:「無孟(妄)之疾,勿樂(藥)有喜。」傳世本《易》」作「」,全句意謂病並非出於妄行妄為,故病無須服藥即可自行痊癒(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