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颣”文言文意思
“颣”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颣”字

拼音:lèi

“颣”字的古汉语解释

lèi

1.名词 丝上的结。薛传均《说文答问疏证自序》:“如玉之有瑕,丝之有。”

2.名词 毛病;缺点。《淮南子·氾论》:“明月之珠,不能无。”

3.通“戾”,反常。《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贪婪无厌,忿无期。”

“颣”国语辞典解释

lèi

名词
1.絲的纏結。唐.白居易〈和微之春日投簡陽明洞天五十韻〉:「柳眼黃絲纇,花房絳蠟珠。」

2.瑕疵、缺點。《淮南子.氾論》「明月之珠,不能無纇。」

3.花苞、蓓蕾。宋.梅堯臣〈湖州寒食陪太守南園宴〉詩: 「寒食二月三月交,紅桃破纇柳染梢。」 宋.晏殊〈鳳銜盃.柳條花纇惱青春〉詞: 「柳條花纇惱青春,更那堪、飛絮紛紛。」

形容词
乖戾。《左傳.昭公二十八年》「貪惏無饜,忿纇無期。」

“颣”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集韻韻會𠀤盧對切,音耒。
說文絲節也。
玉篇絲節不調也。
 又戾也。
左傳·昭二十八年忿纇無期。
以纇忿共文,則纇亦似忿,故以爲戾,言很戾也。
 又疵也。
唐書·儒學傳鉏纇除荒。
淮南子·汜論訓明月之珠,不能無纇。考證:〔左傳·昭二十八年忿纇無期。以纇忿其文,則纇亦似忿〕 謹照原文其文改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