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国语辞典解释
yán
名词1.額頭。《史記.卷八.高祖本紀》:「隆準而龍顏。」 南朝宋.裴駰.集解:「顏,頟顙也,齊人謂之顙,汝南、淮、泗之閒之曰顏。」
2.臉色、面容。例: 「和顏悅色」 、「笑逐顏開」 。《詩經.鄭風.有女同車》:「有女同車,顏如舜華。」
3.面子、名譽。例: 「無顏見人」 。《紅樓夢》第三三回:「若外人知道,祖宗顏面何在!」
4.色彩。例: 「五顏六色」 。唐.李白〈古風〉詩五九首之一二:「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
5.門堂上的匾額。《新唐書.卷一五五.馬燧傳》:「勒石起義堂,帝榜其顏以寵之。」
6.姓。如春秋時魯有顏回。
“颜”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五姦切集韻韻會正韻牛姦切,𠀤眼平聲。說文眉目之閒也。
詩·鄘風子之淸揚,揚且之顏也。
毛傳顏,額角豐滿也。
左傳·僖九年天威不違顏咫尺。
黃帝素問心熱者,顏先赤。
揚子·方言𩕇、頟、顏,顙也。汝潁淮泗之閒謂之顏。
又幘顏。
輿服雜事漢桓帝延熹中,京師作幘,皆顏短耳長,以爲服妖。
又那顏。外國語,猶華言大人。
又商顏,山名。
前漢·溝洫志引洛水至商顏下。
註商山之顏,猶山額也。
又孱顏,山高貌。
歐陽修詩空碧更孱顏。
又姓。
姓苑出琅邪。魯伯禽支庶,食采顏邑,因氏。
又邾武公字顏,公羊稱顏公,後遂爲氏。
又古通眞韻,音銀。
蘇軾·祭韓忠獻文勿心大匠,笑彼汗顏。援手拯溺,期我于仁。
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