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文言文意思
“顽”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顽”字

繁体: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wán

“顽”字的古汉语解释

wán

1.形容词 愚蠢。《后汉书·窦融传》:“有子年十五,质性钝。”

2.形容词 迟钝;固执。《北史·张伟传》:“虽有固,问至数十,伟告喻殷勤,曾无愠色。”

3.形容词 顽固;不驯服。《不尚书·毕命》:“毖殷民,迁于洛邑。”

4.<形凶暴>。《吕氏春秋·慎大览》:“暴戾贪。”

5.形容词 贪婪。《孟子·万章下》:“夫廉,懦夫有立志。”

“顽”国语辞典解释

wán

形容词
1.固執、不易變化的。例: 「頑固」 。唐.李賀〈楊生青花紫石硯歌〉:「圓毫促點聲靜新,孔硯寬頑何足云。」 宋.陸游〈野飯〉詩: 「堪笑此翁頑戎嗼,還山又食一番新。」

2.愚蠢無知。《書經.堯典》「父頑,母嚚,象傲,克諧以孝。」

3.貪。《孟子.萬章下》「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 《呂氏春秋.慎大覽.慎大》「桀為無道,暴戾頑貪,天下顫恐而患之。」

4.淘氣、調皮。例: 「頑皮」「頑童」

动词
嬉戲。通「玩」 。唐.姚合〈酬盧汀諫議〉詩: 「杯觴引滿從衣溼,牆壁書多任手頑。」 宋.陳造〈田家謠〉:「小婦初嫁當少寬,令伴阿姑頑過日。」

“顽”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正韻五還切韻會魚鰥切,𠀤刖平聲。
說文㨡頭也。从頁元聲。
玉篇鈍也。
廣韻愚也。
韻會癡也。
書·堯典父頑母嚚。
左傳·僖二十四年心不則德義之經爲頑。
 又人名。
左傳·成十年鄭人立髠頑。
髠頑,鄭成公子。
 又古通文韻,魚雲切,音輑。
蘇軾·祭韓琦文援手拯溺,期我于仁。豈知無用,旣老益頑。
 又古通元韻。虞袁切,音涓。
白居易·悟眞寺詩及爲山水遊,彌得縱疎頑。野麋斷羈絆,行走無拘攣。

“顽”形意通解

略說: 從「」,「」聲,本義為難以劈開的囫圇木頭。

詳解: 從「」,「」聲,本義為難以劈開的囫圇木頭。《說文》:「㮯頭也。从頁,元聲。」 唐元稹〈畫松〉:「纖枝無瀟灑,頑幹空突兀。

  「」可表示愚頑。《書‧堯典》:「父頑,母嚚,象傲。」孔傳:「心不則德義之經為頑。

  「」還表示凶惡。《書‧益稷》:「苗頑,弗即工。」孔傳:「惟三苗頑凶,不得就官。

  「」亦表示堅強、堅硬。唐韓愈〈平淮西碑〉:「蔡帥之不廷授,于今五十年,傳三姓四將,其樹本堅,兵利卒頑,不與他等。

  「」可指麻木、動作遲鈍。宋蘇軾〈送張天覺得山字〉:「我亦老且病,眼花腰腳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