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文言文意思
“挽”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挽(简繁同形)
拼音:wǎn
“挽”字的古汉语解释
wǎn
1.动词 拉;牵引。《左传·襄公十四年》:“或挽之,或推之。”
2.动词 卷起。苏轼《送周朝义守汉州》:“召还当有诏,挽袖谢邻里。”
3.动词 哀悼死者。《文心雕龙·乐府》:“至于斩伎鼓吹,汉世铙挽,虽戎丧殊事。”,而并总入乐府。
【挽歌】哀悼死者的歌。
【挽强】拉硬弓。
“挽”国语辞典解释
wǎn
动词1.拉引。《說文解字.車部》:「輓,引車也。」 《左傳.襄公十四年》:「夫二子者,或輓之,或推之,欲無人得乎。」 明.徐光啟《農政全書.卷十八.水利.利用圖譜》:「犁轅貫以橫木,二人扶之,可使數牛輓行。」
2.運轉、運輸。《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諸侯安定,河、渭漕輓天下,西給京師。」 《漢書.卷五二.韓安國傳》:「又遣子弟乘邊守塞,轉粟輓輸,以為之備。」
形容词
1.哀悼死人的。例: 「輓聯」 、「輓辭」 、「輓歌」 。
2.晚。通「晚」 。《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傳》:「必用此為務,輓近世塗民耳目,則幾無行矣。」
wǎn
动词1.拉、引。例: 「挽車」 。唐.杜甫〈前出塞〉詩九首之六:「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
2.捲起。宋.蘇軾〈送周朝議守漢州〉詩: 「召還當有詔,挽袖謝鄰里。」
3.繫、盤結。通「綰」 。例: 「挽髮」 。《老殘遊記》第九回:「道士挽了個髻,叫人一望而知……是道士。」
形容词
哀悼死者的。通「輓」 。例: 「挽歌」 、「挽聯」 、「挽詞」 。
“挽”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無遠切集韻武遠切,𠀤音晚。引也。又挽歌。
唐書·建寧王倓傳李泌爲挽詞,追述倓志,命挽士唱。
崔豹·古今注薤露蒿里二章,李延年分爲二曲,薤露送王公貴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世呼爲挽歌。
又韻會正韻𠀤無販切,音萬。
又集韻美辨切,音免。義𠀤同。◎按挽輓𠀤通。
“挽”形意通解
略說: 從「手」,「免」聲,本義為牽引。詳解: 從「手」,「免」聲,本義為牽引。「挽」不見於甲金文及《說文》。《小爾雅·廣詁》:「挽,引也。」《玉篇·手部》:「挽,引也。」先秦典籍用其本義,如《莊子·天運》:「今取猨狙而衣以周公之服,彼必齕齧挽裂,盡去而後慊。」唐詩亦用其本義,如杜甫〈前出塞九首〉:「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
「挽」可用作扭轉、挽回。如明代瞿共美《東明聞見錄》:「修紀綱,挽人心,布威武,抑權閹。」又如清代龔自珍〈已亥雜詩〉之十四:「頹波難挽挽頹心,壯歲曾為九牧箴」。成語「力挽狂瀾」亦用此義。
「挽」亦可用作薦引,提攜。如宋代沈括《夢溪筆談·藝文二》:「歐陽文忠公好推挽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