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言文意思
“崇”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崇(简繁同形)
拼音:chóng
“崇”字的古汉语解释
chóng
1.形容词 高。《滕王阁序》:“俨骖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2.形容词 崇高。《屈原列传》:“明道德之广崇,治知己之条贯。”
3.动词 推崇,推重。韩愈《进学解》:“拔去凶邪,登崇良。”
4.动词 充满。柳宗元《送薛存义之任序》:“崇酒于觞。”
5.动词 增长。《左传·成公十八年》:“今将崇诸侯之奸。”
【崇绝】高远;至高。鲍照《舞鹤赋》:“仰天居之崇,更惆怅以惊思。”
【崇乱】犹言重乱,大乱。司空图《故盐州防御史王纵追述碑》:“上党兴袄,复提王旅;太原崇,兼领郡符。”
【崇日】终日。
【崇替】兴废。陈寿《三国志·吴书·步骘传》:“故贤人所在,折冲万里,信国家之利器,崇之所由也。”
【崇信】1.尊崇信任。2.崇尚信义。
【崇崒】高耸的样子。《梁书·沈约传》:“其为状也,则巍峨崇,乔枝拂日。”
“崇”国语辞典解释
chóng
形容词高峻的。例: 「崇高」 、「崇山峻嶺」 。《紅樓夢》第一〇二回:「以致崇樓高閣,瓊館瑤臺,皆為禽獸所棲。」
动词
1.尊敬、尊重。《左傳.僖公七年》:「且夫合諸侯,以崇德也。」 《禮記.中庸》:「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
2.重視、崇尚。例: 「崇尚」 。漢.桓寬《鹽鐵論.非鞅》:「崇利而簡義,高力而尚功。」
名词
1.德高位尊的人。《左傳.宣公十二年》:「師叔,楚之崇也。」
2.姓。如唐代有崇穎。
副词
表示整個、一段時間的終了。參見「崇朝」 條。
“崇”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集韻韻會鉏弓切正韻鉏中切,𠀤音漴。說文嵬高也。从山宗聲。
爾雅·釋詁崇,重也。
郉昺曰又高貴也。
易·繫辭崇高莫大乎富貴。
左傅宣十二年師叔楚之崇也。
又充也。
禮·樂記復綴以崇。
又儀禮·鄉飲酒禮主人再拜崇酒。
註崇,充也。謂相充實也。
又聚也。
詩·大雅福祿來崇。
註謂積而高也。
左傳·隱六年見惡如農夫之去草,芟夷蘊崇之。
註蘊,積。崇,聚也。
又廣韻敬也,就也。
書·仲虺之誥欽崇天道。
又終也。
詩·衞風誰謂宋遠,曾不崇朝。
註言行不終朝而至也。
又崇牙,樂器飾。
詩·周頌崇牙樹羽。
註懸鐘磬之處,以采色爲大牙,其狀隆隆然。
又國名。堯時崇伯鯀,商崇侯虎,今西安府鄠縣。
又地名。
書·舜典放驩兜于崇山。
註在今澧州澧陽縣。
又姓。
正字通宋靑田令崇大年。
又叶仕莊切,音牀。
𨻰琳·大荒賦仰閬風之城樓兮,縣圃邈以隆崇。𡍮若華之景曜兮,天門閌以高驤。
又正譌嵩古作崇。別作崧,非。
正字通韋昭國語註通用崈。崇崈音義同,合崇嵩爲一,非。互見後崧字註。
集韻或作崈。考證:〔易·繫辭崇高莫大於富貴。〕 謹照原文於改乎。
“崇”形意通解
略說: 從「山」,「宗」聲。本義是高。詳解: 從「山」,「宗」聲。異體作「崈」,馬王堆帛書的字形則從「高」,「宗」省聲。本義是高。《說文》:「崇,嵬高也。从山,宗聲。」如《詩.周頌.良耜》:「其崇如墉,其比如櫛。」東晉王羲之〈蘭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引申表示高尚、高貴。如《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
「崇」表示尊重、推崇。如《荀子.不苟》:「君子崇人之德,揚人之美,非諂諛也。」《韓非子.難三》:「君子尊賢以崇德,舉善以觀民。」
「崇」表示增長、助長。如《左傳.成公十八年》:「今將崇諸侯之姦而披其地,以塞夷庚。」杜預注:「崇,長也。」又如唐代王勃〈上劉右相書〉:「崇、衡不拒細壤,故能崇其峻。」
「崇」表示充滿。《爾雅.釋詁上》:「崇,充也。」如《儀禮.鄉飲酒禮》:「主人坐奠爵于序端,阼階上北面再拜崇酒。」鄭玄注:「崇,充也。」唐代柳宗元〈送薛存義序〉:「柳子載肉于俎,崇酒於觴。」
「崇」表示積聚、聚集。如《左傳.隱公六年》:「為國家者,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芟夷蘊崇之,絕其本根,勿使能殖,則善者信矣。」杜預注:「蘊,積也。崇,聚也。」《潛夫論.忠貴》:「卒其以敗者,非苦禁忌少而門樞朽也,常苦崇財貨而行驕僭,虐百姓而失民心爾。」
「崇」表示興盛。如《國語.楚語下》:「吾聞君子唯獨居思念前世之崇替者,與哀殯喪,於是有歎,其餘則否。」《後漢書.文苑列傳》:「(杜)篤未甚然其言也,故因為述大漢之崇,世據廱州之利,而今國家未暇之故,以喻客意。」
「崇」還表示重。《爾雅.釋詁上》:「崇,重也。」如《尚書.盤庚中》:「失于政,陳于茲,高后丕乃崇降罪疾。」孔安國傳:「崇,重也。」《文選.潘元茂〈冊魏公九錫文〉》「烏丸三種,崇亂二世,袁尚因之,逼據塞北,束馬懸車,一征而滅,此又君之功也。」
「崇」通「終」,「崇朝」表示終朝,意謂從天亮到早飯的時間,比喻時間短暫。《詩.鄘風.蝃蝀》:「朝隮于西,崇朝其雨。」毛傳:「崇,終也。從旦至食時為終朝。」又如《文心雕龍.神思》:「淮南崇朝而賦《騷》,枚皋應詔而成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