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文言文意思
“蛟”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蛟”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jiāo

“蛟”字的古汉语解释

jiāo

1.名词 传说中一种像龙的能兴云雨发洪水的动物。《湘夫人》:“何为兮水裔。”

2.名词 鼍、鳄一类的凶猛水生动物。《周处》:“又义兴水中有,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蛟妾】比喻凶佞的人。

“蛟”国语辞典解释

jiāo

名词
傳說中能發洪水,像龍一類的動物。漢.王充《論衡.龍虛》「蛟則龍之類也,蛟龍見而雲雨至,雲雨至則雷電擊。」 也稱為「蛟龍」

“蛟”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古肴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肴切,𠀤音交。
說文龍之屬也,池魚三千六百,來爲之長,能率魚飛,置笱水中卽去。
埤雅,其狀似蛇而四足,細頸,頸有白嬰,大者數圍,卵生,眉交,故謂之
山海經大者十數圍,卵如一二石甕,能吞人。
述異記虎魚老者爲
酉陽雜俎魚二千斤爲
禮·月令季夏,命漁師伐
前漢·武帝紀自尋陽浮江,親射江中,獲之。
 又羊。
述異記羊似羊而無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