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蜩”国语辞典解释
tiáo
名词蟬。《詩經.豳風.七月》:「四月秀葽,五月鳴蜩。」 《莊子.逍遙遊》:「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
“蜩”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徒聊切集韻韻會正韻田聊切,𠀤音迢。玉篇蟬也。
詩·豳風五月鳴蜩。
大雅如蜩如螗。
傳蜩,蟬也。螗,蝘也。
疏釋蟲云:蜩、蜋、蜩、螗,舍人曰:皆蟬也。方語不同,三輔以西爲蜩,梁宋以西謂蜩爲蝘,楚地謂之蟪蛄。楚辭云:蟪蛄鳴兮啾啾是也。陸璣疏云:螗一名蝘虭,字林虭或作蟟也。靑、徐人謂之螇螰。然則螗蝘亦蟬之別名耳。
爾雅·釋蟲蜩,蜋蜩。
註夏小正傳曰:蜋蜩者五彩具。
又螗蜩。
註夏小正傳曰:螗蜩者,蝘。俗呼爲胡蟬,江南謂之螗蛦。
又蠽,茅蜩。
註江東呼爲茅截,似蟬而小,靑色。
又蝒,馬蜩。
註蜩中最大爲馬蟬。
又蜺,寒蜩。
註寒螿也。似蟬而小,靑色。
酉陽雜俎蜩屬,旁鳴。
又蜩甲,蟬蛻也。
莊子·寓言篇予蜩甲也。
又徒弔切,音掉。蜩蟉,龍首動貌。
前漢·司馬相如傳蜩蟉偃蹇怵𤟭以梁倚。
又韻補𨻰留切,音儔。
王褒·九懷林不容兮鳴啁,余何留兮中州。陶嘉月以總轡,搴玉英兮自修。
玉篇一作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