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龆”文言文意思
“龆”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龆”字

繁体: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tiáo

“龆”字的古汉语解释

tiáo

1.动词 儿童换牙。《韩诗外传》:“八岁而齿。”

2.名词 通“髻”。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三国志·魏书·毛玠传》:“臣垂执简。”

【龆龀】儿童换牙的年龄,指童年。

“龆”国语辞典解释

tiáo

动词
兒童換牙。晉.陶淵明〈祭從弟敬遠文〉:「相及齠齒,並罹偏咎,斯情實深,斯愛實厚。」


形容词
孩童時期的。例: 「齠年」「齠齡」 。唐.白居易〈送毛仙翁〉詩: 「紺髮絲並緻,齠容花共妍。」


名词
兒童額前垂下的頭髮。通「髫」例: 「垂齠」《文選.張協.七命》「玄齠巷歌,黃髮擊壤。」

“龆”康熙字典解释

集韻正韻𠀤田聊切,音迢。
正韻始毀齒也。
韓詩外傳男子八月而生齒,八歲而齠齒。
庾信·齊王憲𥓓未逾齠齔,巳議論天下事。
 又集韻丁聊切,音凋。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