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蜕”文言文意思
“蜕”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蜕(简繁同形)
拼音:tuì
“蜕”字的古汉语解释
tuì
1.名词 蛇、蝉等动物脱下的皮。《庄子·寓言》:“予,蜩甲也,蛇蜕也,似之而非也。”
2.动词 脱去皮壳。《史记·屈原列传》:“蝉蜕于浊秽。”
【引】解脱,道家佛家称人死为“蜕”。王适《潘尊师碣》:“吾其蜕矣。”
“蜕”国语辞典解释
tuì
动词1.脫去、掉落。例: 「蛻皮」 。《淮南子.說林》:「蟬飲而不食,三十日而蛻。」 三國魏.曹植〈神龜賦〉:「蛇折鱗于平皋,龍蛻骨于深谷。」
2.變化。例: 「蛻化」 。
3.道家稱修道成仙,魂魄飛離,空遺身軀為「蛻」 。後亦指人死。《抱朴子.內篇.論仙》:「下士先死後蛻,謂之尸解仙。」 宋.蘇軾〈和陶詠二疏〉詩: 「已蛻則兩忘,身後誰毀譽。」
名词
動物所脫下的皮膚或外殼。例: 「蟬蛻」 、「蛇蛻」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三九.蟲部.蠶》:「蠶之屎曰沙,皮曰蛻。」
shuì
參見「蛻變」 條。“蜕”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舒芮切韻會正韻輸芮切,𠀤音稅。說文蛇蟬所解皮。
莊子·寓言篇予,蜩甲也,蛇蛻也,似之而非也。
神仙傳王方平死三日,夜忽失其屍,衣冠不解,如蛇蛻耳。
史記·屈原列傳蟬蛻于濁穢。
夏侯湛·東方朔畫贊序蟬蛻龍變,棄俗登仙。
又廣韻他外切,音娧。湯臥切,音唾。義𠀤同。
又集韻輸爇切,音說。復蜟也。
又蟬蛻之蛻亦叶失爇切。
郭璞·遊仙詩吐納致眞和,一朝忽虛蛻。飄然凌太淸,眇爾景長滅。
又類篇欲雪切,音悅。
揚子·方言蠭或謂之蚴蛻。
博雅蚴蛻,蠮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