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文言文意思
“推”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推(简繁同形)
拼音:tuī
“推”字的古汉语解释
tuī
1.动词 用手推。《陈州粜米》:“你可也被人推更不轻。”
2.动词 推移;移动。《谭嗣同》:“荣贼并非推心待慰帅者。”
3.动词 推求;推测。《察变》:“特据前事推未来,为变方长。”
4.动词 推广。《齐桓晋文之事》:“故推恩足以保四海。”
5.动词 推辞;推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
6.动词 推荐;推举。《报任安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7.动词 推行;实行。《韩非子·五蠹》:“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
8.动词 推崇;赞许。《墨池记》:“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
9.动词 假装。《长亭送别》:“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
【推诚】以诚意待人。
【推体】委身;以身相托。
“推”国语辞典解释
tuī
动词1.用力往前或往外移動物體。例: 「推車」 、「推門」 。唐.李白〈襄陽歌〉:「玉山自倒非人推。」
2.順著遷移。《易經.繫辭下》:「寒暑相推而歲成焉。」
3.根據已知尋究其他。例: 「推算」 、「推論」 、「以此類推」 。《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劉交傳》:「有意其推本之也。」
4.擴充、擴展。例: 「推行」 、「推銷」 、「推廣教育」 。《孟子.公孫丑上》:「推惡惡之心。」
5.選擇、荐舉。例: 「推選」 、「推舉」 。《禮記.儒行》:「推賢而進達之。」
6.辭讓、讓與。例: 「推讓」 。《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推食食我。」
7.藉口、假托。例: 「推托」 、「推卸」 、「推三阻四」 。《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鎮雷峰塔》:「又推個事故,卻來白娘子家取傘。」
8.尊崇、讚許。例: 「推崇」 、「推許」 。《晉書.卷四一.劉寔傳》:「天下所共推,則天下士也。」
9.除去。例: 「推陳出新」 。
“推”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他回切集韻韻會正韻通回切,𠀤退平聲。說文排也。
增韻盪也,擠也。一曰進之也。
禮·月令孟春躬耕帝籍,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諸侯九推。
左傳·襄十四年或輓之,或推之。
註前牽爲輓,後送爲推。
又移也。
詩·大雅旱旣太甚,則不可推。
疏不可令之移去矣。推是遠離之辭。
又讓所有以予人也。
史記·淮隂侯傳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後漢·光武紀推赤心置人腹中。
又卻也,諉也。
又唐韻昌錐切集韻韻會川錐切,𠀤音䜅。順遷也。
易·繫辭寒暑相推,而歲成焉。
又增韻擇也,獎也,奉也。亦進之也。
書·周官推賢讓能,庶官乃和。
禮·儒行上弗援,下弗推。
註推猶進也。
疏不爲民下所薦舉也。
前漢·韓信傳家貧無行,不得推擇爲吏。
註無善行可推舉選擇也。
又尋繹也。
前漢·劉向傳贊有意其推本之也。
註言其究極根本,深有意也。
一曰窮詰也。
史記·酷吏傳天水駱璧推減。
註推,直追反,謂推繫之以成獄也。減一作成。
“推”形意通解
略說: 從「手」,「隹」聲,本義為手向外用力使物體前移。詳解: 從「手」,「隹」聲,本義為手向外用力使物體前移。《說文》:「排也。从手,隹聲。」《左傳‧襄公十四年》:「夫二子者,或輓之,或推之,欲無入,得乎?」唐韓愈〈南山詩〉:「褰衣步推馬,顛蹶退且後。」元喬吉〈折桂令‧宴支園桂軒〉曲:「碧雲窗戶推開,便敲竹催茶。」
「推」可引申為推廣、擴展。《禮記‧祭義》:「推而放諸東海而準。」孫希旦集解:「推,謂其進不已。」《孟子‧梁惠王上》:「故推恩足以保四海。」
「推」亦可引申為排除、除去。《詩‧大雅‧雲漢》:「旱既太甚,則不可推。」鄭玄注:「推,去也。」孔穎達疏:「推是遠離之辭,故為去也。」《宋書‧王弘傳》:「此所謂天命,求之不可得,推之不可去。」
「推」還可引申為推讓、辭讓。《史記‧淮陰侯列傳》:「解衣衣我,推食食我。」《南史‧垣護之傳》:「鎮之又推齋屋三間與之,亦不肯受。」
「推」也表示推算、推測。《淮南子‧本經訓》:「星月之行,可以曆推得也。」唐韓愈〈論佛骨表〉:「湯孫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書史不言其年壽所極,推其年數,蓋亦俱不減百歲。」
「推」還表示推薦、推舉。《書‧周官》:「推賢讓能,庶官乃和。」《續資治通鑒‧宋太宗淳化四年》:「眾推其黨李順為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