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蜉”文言文意思
“蜉”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蜉(简繁同形)
拼音:fú
“蜉”字的古汉语解释
fú
见“蜉蝣”。
【蜉蝣】一种昆虫,生存期极短。郭璞《游仙》:“借问蜉辈,宁知龟鹤年?”
【引】比喻短暂的人生。苏轼《赤壁赋》:“寄蜉于天地。”
“蜉”国语辞典解释
fú
參見「蜉蝣」 條。“蜉”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縛謀切集韻韻會房尤切正韻房鳩切,𠀤音浮。說文作𧖚,蚍𧖚也。今作蜉。
爾雅·釋蟲蚍蜉,大螘。
疏螘大者別名蚍蜉。
韓愈詩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又韻會引漢書註:蚍𧖚,蜉蝣,渠略也。
詩·曹風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爾雅·釋蟲蜉蝣,渠略。
註似蛣蜣,身狹則長,有角,黃黑色,聚生糞土中,朝生暮死,豬好啖之。陸璣曰:似甲蟲,有角大如指,長三四寸,甲下有翅能飛。夏月隂雨時地中出,今人燒炙噉之,美如蟬也。樊光謂之糞中蝎蟲。
揚子·方言蜉䖻,秦、晉之閒謂之渠略。考證:〔爾雅·釋蟲蚍蜉,大蟻。疏蟻大者別名蚍蜉。〕 謹照原文兩蟻字𠀤改螘。〔令人燒炙噉之〕 謹照陸璣疏原文令人改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