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国语辞典解释
shé
名词有鱗目蛇亞目爬行動物的總稱。約二千七百種,臺灣約產五十八種。體圓長,無四肢,有鱗,口大,舌細長而分叉,體色不一,有蛻皮現象。卵生或卵胎生,分有毒跟無毒二種。
yí
參見「蛇蛇」 、「委蛇」 等條。“蛇”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食遮切,音茶。集韻韻會𠀤時遮切,音闍。毒蟲也。
左傳·莊十四年內蛇與外蛇鬭。
疏蛇,北方水物。
酉陽雜俎蛇,有水、草、木、土四種。
爾雅翼蛇,草居,常飢,每得食稍飽,輒復蛻殻,冬輒含土入蟄,及春出蟄則吐之。
埤雅牛以鼻聽,蛇以眼聽。
又莊子·達生篇以鳥養養鳥者宜棲之深林,浮之江湖,食之以委蛇。
註委蛇,泥鰌。
又星名。
左傳·襄二十八年蛇乗龍。
註蛇,𤣥武之宿,虛、危之星。
晉書·天文志騰蛇二十二星,在營室北,天蛇也。
又地名。
後漢·郡國志南陽郡隨西有斷蛇丘。
註卽銜珠之蛇。
又姓。
通志·氏族略姚萇,蛇后,南安人。
又有建武將軍蛇元,望出鴈門。
又廣韻弋支切,音移。
詩·召南委蛇委蛇。
箋委蛇,委曲自得之貌。
莊子·庚桑楚與物委蛇,而同其波。
焦氏·易林委蛇循河,至北海涯。
又韻補龍蛇之蛇,亦讀爲移。
詩·小雅維熊維羆,維虺維蛇,大人占之。蛇字叶上羆字、下之字韻。
又徒河切,音駝。
張衡·西京賦感河馮,懷湘娥,驚蛧蜽,憚蛟蛇。
又委蛇之蛇,亦叶音駝。
古音攷陸機·答賈謐詩:我求明德,濟同以和。魯公戾止,兗服委蛇。
又集韻陳知切,音馳。地名。春秋傳盟于毆蛇,公羊傳作毆虵,與曲池同。
又字彙補以遮切,音耶。
集韻關中謂毒蟲曰蛇。
韻會本作它,湯河切。
說文它,从虫而長,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凡它之屬皆从它。託何切。臣鉉等曰:今俗作食遮切。
佩觿蛇字從也,誤。
“蛇”形意通解
略說: 初文作「它」,象蛇之形。秦漢時期又在「它」的基礎上加上「虫」旁。「蛇」是蛇的後起本字。詳解: 初文作「它」,象蛇之形。後因「它」常被借用為代詞,秦漢時期又在「它」的基礎上加上「虫」旁。隸書的「它」旁或訛為「也」形,故「蛇」又有異體作「虵」。
「蛇」是蛇的後起本字。蛇是爬行動物,沒有四肢,身形細長,依靠肋骨伸縮而行。《說文》:「它,虫也。从虫而長,象冤曲垂尾形。……蛇,它或从虫。」如《左傳.成公二年》:「丑父寢於轏中,蛇出於其下,以肱擊之,傷而匿之,故不能推車而及。」《馬王堆帛書.五十二病方》第368行:「先善以水𣳦(洗),而炙蛇膏令消,傅。三傅而巳(已)。」整理者注:「蛇膏,蛇的脂油。《名醫別錄》記蚺蛇膏『主皮膚風毒』,與本方主治相符。」
參見「它」、「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