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蠲”文言文意思
“蠲”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蠲”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juān

“蠲”字的古汉语解释

juān

1.动词 除去;免除。《史记·太史公自序》:“除肉刑。”《周书·武帝纪》:“逋租悬调,兵役残功,并宜免。”

2.形容词 清洁;干净。《墨子·节用中》:“其中洁。”

3.动词 显明;显示。《左传·襄公十四年》:“惠公其大德。”

“蠲”国语辞典解释

juān

名词
動物名。節肢動物門倍足綱。全身由許多環節構成,多腳,頭生有一對觸鬚。《說文解字.虫部》「蠲,馬蠲也。」 也稱為「馬陸」


动词
1.免除。例: 「蠲免」「蠲除」《紅樓夢》第一四回:「如這些無頭緒,荒亂推託偷閒竊取等弊,次日一概都蠲了。」

2.光耀、顯明。《左傳.襄公十四年》「惠公蠲其大德。」

3.使清潔。《文選.張衡.思玄賦》「湯蠲體以禱祈兮,蒙庬褫以拯民。」 《晉書.卷五一.皇甫謐傳》「岐伯剖腹以蠲腸。」

“蠲”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古𤣥切集韻韻會圭𤣥切,𠀤音涓。
說文,蟲也。明堂月令曰:腐草爲
 又潔也。
詩·小雅爲饎。
周禮·天官·宮人除其不
 又明也。
左傳·襄十四年惠公其大德。
 又玉篇除也,疾也。
 又韻會涓畦切,音圭。義同。
 又與圭通。
儀禮·士虞禮哀子某,圭爲而哀薦之。
吉圭爲饎。
 又正字通唐人以漿穫紙使瑩滑,名曰紙。,音圭。
字彙又讀作桂,引唐太宗詩:水搖文動。言水紋似紙也。
韻略又音絹。考證:〔又與圭通。儀禮·士虞禮哀子某,圭爲哀薦之饗。圭今作。〕 謹照原文哀薦之饗改而哀薦之。圭今作改引詩吉圭爲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