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文言文意思
“捐”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捐”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juān

“捐”字的古汉语解释

juān

1.动词 拿开;搬走。《孟子·万章上》:“父母使舜完禀,阶。”

2.动词 捐弃;抛弃。《乐羊子妻》:“羊子大惭,乃金鱼野。”《进学解》:“贪多务得,细大不。”

3.动词 除去;清除。《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明法审令,不急之官。”

4.动词 捐助;捐献。《汉书·货殖传》:“唯毋盐氏出千金货。”

“捐”国语辞典解释

juān

动词
1.捨棄、拋棄。《說文解字.手部》「捐,棄也。」 例: 「為國捐軀」《楚辭.屈原.九歌.湘君》「捐余玦兮江中,遺余佩兮醴浦。」 《文選.李陵.答蘇武書》「寧有背君親、捐妻子,而反為利者乎?」

2.除去。《字彙.手部》「捐,除去。」 《孟子.萬章上》「父母使舜完廩,捐階,瞽瞍焚廩。」

3.奉獻財物幫助別人。例: 「捐獻」「募捐」「捐款救災」「捐糧賑濟」

4.舊時稱以金錢買得官職。例: 「捐官」《紅樓夢》第一三回:「賈珍心中打算定了主意,因而趁便就說要與賈蓉捐個前程的話。」

名词
人民向政府繳納的稅金。例: 「房捐」「地捐」「稅捐」

“捐”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與專切集韻韻會余專切,𠀤音沿。
說文弃也。
前漢·竇嬰傳侯自我得之,自我之,無所恨。
 又增韻除去也,損也。
史記·吳起傳不急之官。
 又病死曰瘠。
列子·楊朱篇生相憐,死相
 又正韻于權切,音員。義同。
 又叶于倫切,音筠。
陸雲詩靑雲方乗,芳餌可。達觀在一,萬物自賔。俗字。別見七畫。字原从䏍作。

“捐”形意通解

略說: 從「」,「」聲,本義為捨棄。

詳解: 從「」,「」聲,本義為捨棄。《說文》:「棄也。从手,肙聲。《莊子‧在宥》:「黃帝退,捐天下,築特室,席白茅,閒居三月。

  「」可表示除去;廢除。《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明法審令,捐不急之官。

  「」也表示捐助。《史記‧留侯世家》:「漢王下馬踞鞍而問曰:『吾欲捐關以東等棄之,誰可與共功者?』

  「」還表示耗費。宋王安石〈送胡叔才序〉:「獨叔才之父母不然,于叔才之幼,捐重幣,逆良先生教之。

  納資求官也稱為「」。《紅樓夢》第13回:「賈珍心中早打定主意,因而趁便就說要與賈蓉捐個前程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