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骇”文言文意思
“骇”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骇”字

繁体: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hài

“骇”字的古汉语解释

hài

1.动词 马受惊。枚乘《上书谏吴王》:“马方,鼓而惊之。”

2.形容词 吃惊;惊慌;害怕。《滕王阁序》:“川泽纡其属。”《黔之驴》:“他日,驴一鸣,虎大。”《促织》:“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成立愕呼。”

3.动词 骚乱;惊扰。《捕蛇者说》:“哗然而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骇”国语辞典解释

hài

动词
1.吃驚、害怕。例: 「驚駭」「駭異」《左傳.哀公二十三年》「知伯視齊師馬駭,遂驅之。」 《史記.卷一二.孝武本紀》「一宮盡駭,以少君為神,數百歲人也。」

2.驚動、騷動。《穀梁傳.莊公二十五年》「既戒鼓而駭眾,用牲可以已矣。」 晉.陶淵明〈擬古詩〉九首之三:「眾蟄各潛駭,草木從橫舒。」

3.興起。《文選.宋玉.風賦》「動沙堁,吹死灰,駭溷濁,揚腐餘。」 《文選.陸機.辯亡論上》「於是群雄蜂駭,義兵四合。」

形容词
可驚、可怕的。例: 「驚濤駭浪」

“骇”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侯楷切集韻韻會正韻下楷切,𠀤音蟹。
玉篇驚起也。
公羊傳·哀六年諸大夫見之,皆色然而駭。
莊子·大宗師且彼有駭形而無損心。
以變化爲形之駭動耳,故不以死生損累其心。
 又集韻與駴同。
周禮·夏官·大司馬鼓皆駴。
釋文駴本亦作駭。
王粲·英雄記整兵駭鼓。
 又散也。
陸機詩三后始基,世武丕承,協風旁駭,天晷仰澄。
言和風遠馳四方也。
 又水名。
書·禹貢九河旣道。
九河,一曰徒駭。
禹疏九河以徒衆起,故云徒駭。
 又人名。
春秋·隱二年無駭帥師入極。
 又叶許己切,音喜。
吳子·治兵篇戢其耳目,無令驚駭。習其馳逐,閑其進止。
韓愈·鄆州谿堂詩淺有蒲蓮,深有葭葦。公以燕賔,其鼓駭駭。
 又叶于支切,音怡。
韓愈·瀧吏詩官今行自到,那遽妄問爲。不虞卒見困,汗出愧且駭。○按古音駭讀作矣,轉怡聲。
 又叶喜語切,音許。
陸機·凌霄賦因扶桑而東顧兮,天傾光之可駭。惑坤輿之茫茫兮,心蒙蔽而無緒。
緒,上聲。
 又叶許計切,音戲。
蘇轍·黃樓賦舞魚龍於隍壑,閱帆檣於睥睨。方飄風之迅發,震鼙鼓之驚駭。考證:〔陸機詩三后始基,世武不承。〕 謹照原文不承改丕承。

“骇”形意通解

略說: 從「」,「」聲。本義是馬受驚。

詳解: 從「」,「」聲。本義是馬受驚。《說文》:「駭,驚也。从馬,亥聲。」如《左傳.哀公二十三年》:「知伯視齊師,馬駭,遂驅之。《荀子.王制》:「馬駭輿,則君子不安輿;庶人駭政,則君子不安位。

  「」引申表示驚駭、驚懼。如《國語.吳語》:「吳師聞之,大駭,曰:『越人分為二師,將以夾攻我師。』《韓非子.說林下》:「人見蛇則驚駭,見蠋則毛起。

  「」表示騷動、驚擾。如《呂氏春秋.侈樂》:「以此駭心氣、動耳目、搖蕩生則可矣,以此為樂則不樂。《論衡.書虛》:「夫世間傳書諸子之語,多欲立奇造異,作驚目之論,以駭世俗之人

  「」表示起、散。《廣雅.釋言》:「駭,起也。」如戰國宋玉〈風賦〉:「動沙堁,吹死灰,駭溷濁,揚腐餘。《文選.陸士衡〈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賦詩〉》:「協風傍駭,天晷仰澄。」李周翰注:「駭,散也。言和風傍散。